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5篇
文化理论   4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导读] 王充(27-约97),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出身低微,少游洛刚太学.曾师事班彪,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历任郡功曹、扬州治中等职,后罢职家居.从事著述。  相似文献   
82.
构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找出合理的理论起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商业体育的理论起点,到分析社会主义体育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一方面,资本主义体育发展建设以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为理论阐释点,它同样蕴含着“人的发展”的各种规定,由此引发了在一定制度下面向“人的发展”的体育发展成果的探析;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则确定了“人的价值”的理论主线。借鉴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重视与教育匹配的社会关系,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体育的“人的价值”的初心维度的重要论述,可以得到结论,“遵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是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83.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0,(4):186-189
一阵清脆的鸟啼,把我从梦中唤醒,揉了揉眼睛,一时竟忘记了身在何处。这时,表针刚好指向六点。  相似文献   
84.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09,(1):182-187
一 受葛振家教授《崔溥(漂海录)评注》一书的启迪与鼓动,烟花三月,万里间关,我满怀着“因蜜寻花”的热望,造访了韩国的罗州市洞江面(乡)仁洞里圣旨村。放眼望去,一片冈峦起伏的坡地上,错错落落地点缀着一些高高低低的民居楼舍、青松翠竹,并没有什么特异的景观,不过是一个在半岛南部随处可见、普通至极的村落。只是因为550年前,这里诞生了一位崔溥先生,尔后便地以人传,名闻遐迩,博得了世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85.
一、宣传工作者加强人文修养的现实意义 加强宣传干部的人文修养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重大的实际课题。结合实际工作和个人经历,笔者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就内容和角度来说,这里有三个叠合:一是说理与实际叠合,更多地着眼于实际,因而,可能不够系统;二是宣传工作与领导工作叠合,因为宣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领导工作的性质,这样,可能我的要求有些过高;三是普遍经验与个人体会叠合,许多都是个人经历,难免带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86.
貂蝉趣话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08,(6):181-184
上事情的发生,源于一次晋中访古。那天,我们乘车从太原到忻州去,为的是访察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的故居、墓地和"野史亭"。不料,半路上出了个岔头,一个牌坊式的大门赫然出现在眼前,门额上写着:"欢迎远道客  相似文献   
87.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08,(1):173-180
诗性是散文作品中最能牵魂摄魄的内容,它是氛围、情怀、韵味的结合体。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真正的散文饱含着诗意,犹如苹果饱含着汁液一样。我以为,诗性往往肇源于使作者动情的事物与神奇、微妙的心境——这是激发和酝酿诗性的触媒剂。这种诗性很奇妙,很空灵,有如薄雾轻纱,晶莹的水月,神秘的迷宫,能把作者和读者带入一种神思荡漾、意兴悠然的境地。  相似文献   
88.
联苑忆丛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08,(5):174-180
一20世纪40年代,我就读于医巫闾山东麓一个偏僻乡村的私塾。这是一座家塾,由我的一位绰号"魔怔"的堂叔创办,学生只有他的独生子和我两个人;聘请了名闻遐迩的饱学  相似文献   
89.
龙墩余话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08,(2):180-188
人,既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文化的制成品。这种文化里面,常常包含着一种悖论——自我相关的价值、功能上的悖谬。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不断地作反向运动与转化,从而使创造的结果、最后的效应,恰同原初的愿望背反。这里,我想到19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一则轶事。在沙皇亚历山大的亲自率领下,帝俄军队与奥、普等反法联军一起追击拿破仑的部队,驰骋在欧洲大地上,并以胜利者的身份进驻了巴黎,算是彻底打败了法国。可是,当俄军撤离法国凯旋时,人们却惊奇地发现,这支军队已为被征服的土地上的新的思潮所浸染。战士们回到俄国,见到城乡中依然盛行着农奴买卖制度和残酷的肉刑,不禁为之义愤填膺,纷纷起来抗议。这又是沙皇亚历山大始未及料的。  相似文献   
90.
大欲无涯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08,(3):173-185
成吉思汗的强悍性格的生成,是万古洪荒的草原上特殊的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产物。蒙古族在十二三世纪的崛起和统一,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始终是在出生入死的战争环境、拼搏状态下进行的。缺乏尚武精神,没有决战决胜的斗志,就不可能生存下去。因而,刚毅不屈,尚勇崇武,成为蒙古族共同的民族意识。史称:蒙古人"耻病死而尚阵亡,畏伤残而不惧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