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不均衡性。为了遏制“文化殖民主义”的入侵和防止本土文化的衰减。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提高自身的地域性意识,即高等教育的民族化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民族化所涵盖的内容中,民族精神作为其精髓和灵魂,则应该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大力的弘扬和培育,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多元共存。  相似文献   
22.
从传统义利观看教师修养王凌皓,刘淑兰义利关系的问题是儒家传统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概括地讲,义的本义是公正,即道德精神,它代表社会整体利益,强调的是社会公义;利指的是个人的物质需求,多指个人的私利.义利关系...  相似文献   
23.
王凌皓 《中国德育》2007,2(3):96-96
阳明学派的道德教育理念不仅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东传日本之后,对古代乃至近代日本的道德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阳明学传入日本之后,在新的文化胚胎中表现出来,并持续发挥作用,最终发展为与中国不同的文化植株。两者的道德教育理念中包含许多同质元素,又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第一,中目阳明学派都反对朱子学派将儒家义理外化为客观的天理,而主张“心即理”,但却存在着固守儒家伦理与“合适处位”“人情时变”的区别;第二,中日阳明学派都强调孝道,注意发挥孝道的社会功能,却存在着强调“孝悌为本”与“孝为至德”“忠孝一致”的区别;第三,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中目的阳明学派虽然都强调“知行合一”,但日本却进行了日本武的简化与改造。  相似文献   
24.
墨子姓墨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私学大师。他在教育教学上努力开拓,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由于他十分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职业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教育,所以在教学原则与方法上锐意革新,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教学理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儒家的教育思想研究得较多,而对墨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墨子的教学理论就更少涉足,这样就  相似文献   
25.
综合性大学教育学专业发展路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之际,很多综合性大学在国家政策允许下,并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创办了教育学专业.历经了十年左右的发展,总体采说,状况不容乐观.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专业要获得继续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必须反思存在的问题,探寻新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26.
27.
日本武士道的生成、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特有的道德体系,自11世纪产生始,成为日本封建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统领着日本的民族精神。明治维新之后,武士道被日本军国主义恶用,成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8.
29.
新加坡中小学“共同价值观”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多元种族的结构形成了多元宗教信仰和多元文化。新加坡也因此被称为“兼存东西方、汇合百家文、流传千国语、容纳万种宗教”的多元国家,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为了加强各种族移民时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加坡以“共同价值观”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在中小学开展了富有成效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0.
在和谐个体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先秦儒家强调知,更重视行,主张知行和谐发展,反对巧言令色、言行脱节。先秦儒家学者为人们提供了一套知与行和谐发展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指南,有助于我们深刻反思我们身上存在的知行错位问题,注重知行和谐发展之人的型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