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先秦时期我国逻辑学家对矛盾律及违反其要求而出现的逻辑矛盾做出了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不准确的理解、对错相杂的理解和准确的理解;这表明先秦逻辑学家对矛盾律及逻辑矛盾的理解经历了由不准确到比较准确,再到准确的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22.
毛泽东《十年总结》一文对新中国成立十年来特别是"大跃进"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作了深刻的提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觉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自身的特殊规律;二是主张经济发展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号召压低高指标、高速度;三是主张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应留有余地,不能留缺口。  相似文献   
23.
违背思维的规律、规则,存在逻辑错误是“非毛化”论著的重要特征。袁腾飞的“非毛化”言论更是如此,导致其论据不足、论据虚假、人身攻击、自相矛盾、混淆概念和推不出等逻辑错误。这些逻辑错误的存在表明袁腾飞的“非毛化”是不可信的。  相似文献   
24.
"崇大抑小"这一内含悖论的命题不应为<庄子·逍遥游>的主旨;通过逻辑有效性的论证与论据中自相矛盾的分析,结论如下:<逍遥游>的主旨并非"崇大抑小",文本中的"大"与"小"仅是语用上的借喻,用以指代主体在比较中体现的差异;<逍遥游>全文的主旨,通过对逻辑形式与内容的分析,应是"不合常理".  相似文献   
25.
矫枉过正是一个片面的命题。正确的提法应当是矫枉未必过正,即一般情况下的矫枉不必过正和少数特殊情况下矫枉可以过正。一般情况下矫枉不必过正有五方面的理由,三种情况下矫枉可以适当过正。  相似文献   
26.
冯契认为中国近代哲学为解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中心问题而展开的“古今中西”经历了一场革命 ,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最主要成果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一般成果则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本文对冯契近代哲学革命的主要成果的哲学意蕴及特点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近代哲学革命的一般成果作了简明的考察  相似文献   
27.
28.
作为当代著名的辩证逻辑学家,冯契对辩证逻辑方法论原理作了富有新意的考察。他界定了辩证逻辑方法的内涵,阐明了其内容,揭示了其环节;冯契的辩证逻辑方法呈现四大特征;研究冯契的辩证逻辑方法论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9.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邓小平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逐步形成。江泽民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成熟。胡锦涛提出的"和谐文化观",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完善。  相似文献   
30.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理论还包括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制约因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阶段构成,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表现和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既受到“中国向何处去”这个近代社会中心问题的影响,又受到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近代哲学革命包括前驱阶段,进化论阶段,新旧思潮之激战和哲学革命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贡献阶段。中国近代哲学革命表现为:一是传统的范畴获得了新的内容,二是西方传来的新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三是近代哲学的独特创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表现为:一是忽视了哲学的理论思维的科学性质以及写具体科学的联系,二是在处理“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上的缺失,三是在方法论上的缺失,四是在人的自由问题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