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连续四年的话题作文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情、个性及素养的T型舞台,考生可以不必戴着“镣铐”跳舞,然而,由于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想拿到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分,要想一下子就能争夺到阅卷老师的“眼球”,就必须在行文的关键处设置“亮点”,本文拟结合高考各省满分佳作的鲜活范例具体阐述之。  相似文献   
102.
2003年高考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首次命题,而“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性学习”则是其实施的重要手段,因此笔者以为,今年高考对这一考点的检测将会沿着这一方向走下去,并继续得到强化,鉴于此,笔者对这一考点检测的可能角度设计了部分试题。  相似文献   
103.
一、审清题干,关注隐含信息有时候,题目本身即隐含两方面的答题要求,可不少考生浅“思”辄止,贸然动笔,结果因未能挖掘题干的隐含信息而丢分,实在可惜。因此,考生在阅读题干时,一定要认真审视,从明示和暗示两方面寻找答题区间,确定答题范围,准确整合信息。如2002年全国卷第19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本题分值4分,阅卷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答的是:钟子期能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俞伯牙弹奏的袅袅情思。类似这样的表述都只能得2分,因为它忽略了题干的隐含信息———俞伯牙琴声的特征。试想,如果俞伯牙的弹…  相似文献   
104.
古典诗歌常常通过“色彩的超常组合”“色彩的反常搭配”“环境色的渗透’’“虚色的妙用”来表情达意。和意象、诗眼、炼字一样,诗歌的色彩美也是高考热点。  相似文献   
105.
王广清 《学语文》2003,(1):31-31,29
应试作文给阅卷者的最大遗憾之一是大多数考生的语言因缺乏语势而显得苍白无力,缺乏文采,难以服人。在高考竞技场上,如何才能使你的语言闪亮耀眼,以“势”压人呢?考生可用下面的几种方法来设置“亮点”,请看2001年高考议论类佳作的鲜活示例——一、博喻造势法博喻,即多个比喻连用,面对话题,如能对同一对象作多角度的描绘,既能增加语势,又能显示你与众不同的睿智。如:  相似文献   
106.
语言表达与运用是高考命题的一块试验田,历年命题选材都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实用性,各省市自主命题题型不断翻新。“点评”就是最近两年出现在各省市名校高考模拟试卷上的一种新题型。  相似文献   
107.
透视近年来高考及各省市模拟试题的语言表达题可以发现,试题源于教材。所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包含在语文教材中,但是高于教材。这是命题的最高境界。依纲扣本,理性回归,通过高考“指挥棒”引导教师和学生认真用好、学好语文教材,命题呈现出“教什么考什么”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8.
与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表达题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考查不同的是,近年来各省(市)自主命题时更多注重对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命题者纷纷“聚焦”传统文化,凸显人文关怀,从而增添了语文试题的“厚度”和深度,学生解答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理性思考,一次严肃的文化省察,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前瞻炷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9.
110.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是新版《考试说明》中对现代文阅读明确提出的考点,它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把握文章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像。所谓推断,即要求考生根据已知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