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我国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发达国家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建立的基本经验.结合我国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建设我国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的基本思路是: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定制度,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推进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建立我国农村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应有自己的特殊对策.包括被动退出对策与主动退出对策.近期退出对策与长远退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变革与反思:对我国教并教育培养新模式的检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梳理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新模式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理性地检视,并从政府、学校两个层面,就深化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如下建议:提高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建立规范成熟的中小学教师市场,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为新模式的运行提供制度支持;加强舆论引导,使学生看到选择教职,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上仍有优势;以学科教学知识为理论支柱,推进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在分离的基础上走向融合;构建多元化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多样化的教师教育选择。也是进一步深化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础教育"重点学校"政策失当的政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重点学校"政策在集中优势教育资源、迅速有效地为国家培养急需人才而作出了历史贡献的同时,也因其社会本位、差异发展、精英主义取向造成了教育的分层和两极分化。从政策学的视角看,目标确定的理想化、决策时的经验判断、执行过程的异变使基础教育"重点学校"政策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4.
论地方多科性本科学院学科群构建的原则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分析地方多科性本科学院学科群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多科性本科学院学科群构建的六条原则:理念引领原则,特色打造原则,协同共生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效益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5.
把小学教师的培养纳入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并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加以建设,在我国尚属起步。研究这一专业的建设工作,在理论上首先应对这一专业在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独立设置的必要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中教师的培养目标应为“研究型“高中教师,培养模式应为“分离型“培养模式,课设置应是“教师专业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三大领域“的课程结构,应是“以实然为主、应然与实然整合“的设置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师本科学历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介绍南京师大、南京晓庄学院、杭州师院、上海师大、首都师大、四平师院等院校的本科学历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其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该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高校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机制主要包括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表现为教师职务聘任制和岗位津贴制。这一机制存在观念转变难、政策不配套、操作欠科学、理论假设片面、激励效果有限、忽视其他激励举措等明显不足。为此,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立法,科学操作,构建多元激励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本科学历初中教师培养课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科学历初中教师培养课程由普通教育课程、执教学科课程和教育科学课程三部分组成 ,与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偏重教育科学课程、高中教师培养偏重执教学科课程不同 ,本科学历初中教师培养的课程结构介于二者之间 ;本科学历初中教师培养的课程模式有共时态模式和历时态模式两种 ,前者学术性培养与专业性教育同时进行 ,后者学术性培养与专业性教育继时进行 ;普通教育课程应辐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个领域 ,执教学科课程应突出 1— 2门学科 ,教育科学课程应设置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策类型失真、政策要素失全、运作模式失范、保障措施失力与理论基础失实。完善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的政策建议主要有把准政策类型、完善政策要素、规范运作模式、强化保障措施与重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