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仪表".虽有文字记载某某教师衣冠不整,但以其渊博学识征服了学生,而在对当代学生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生气勃勃、服饰高雅的教师.过去,文学作品、影视屏幕的许多优秀教师的形象一般都衣着寒伧、面容憔悴,这当然会引起社会的同情.但反过来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一个印象:似乎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事业.我认为教师作出自我牺牲的结果赢来的就应是尊重而不是同情.一个人的衣着体现了他的精神,整洁得体的服饰表明教师对事业和生活的信心.应重视与新班学生首次见面的穿着,加上准备充分的讲话,给学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平时着装端庄,会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缩短.由于每天与学生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把老师的审美观作为标准.学生会向老师一样不穿艳俗的奇装异服,而且回家会向家人讲起老师的穿着,希望自己家人也学着点.可见,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影响.  相似文献   
42.
[题目] 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4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自2006年秋季开课以来,我和我的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首战告捷。回忆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我用五个"多点与少  相似文献   
44.
创设交际情境,营造一个师生、生生交际的“生活场”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不光是为了提供交际语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情感,还蕴涵着“学习如何交际”的教学价值——使学生在情境中探寻、获取言语表达的智慧。教学中如何发掘交际情境的教学价值呢?我试以自己《学会请求》(苏教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做一浅说。  相似文献   
45.
在解读产教融合培养生态相关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以调研为依据分析了地方院校教育专业存在的相关问题,发现产教融合生态供需失衡,产教融合生态机制缺失,产教融合生态体系欠佳,产教融合生态位趋同。基于协同机理探求地方院校教育专业产教融合生态链的优化,即基于协同共赢机制的生态链优化,基于政校联动的产教生态链优化,基于生态位的协作生态链优化。最后,提出以需求为导向优化设计地方院校教育专业产教融合培养生态。  相似文献   
46.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高中时期形成的人格通常会影响人的一生,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内心正经历着各种困惑与冲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健康的人格,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这就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7.
我在爱上他的每一个傍晚,都会看他在海边的悬崖上挥舞那柄华丽的剑。那柄剑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像水蛇一样吞吐着毕露的锋芒,我把所有前世今生的想象都寄托在它的身上。在氤氲的暮霭中那个男人的影子若隐若现,锋利的剑划破了残留日晖的绚烂影子,像漫天飞舞的华丽裂帛,美艳而苍凉。他的眼神犀利而缥缈,他的身影  相似文献   
48.
青春,在我的眼里,仿佛就是那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字母,每一个字母都能激起我无穷的想象。青春是A,像一座金字塔。生活要求我们不断往上攀登,生命要求我们不断实现人生的饱满,达到光辉的顶峰。青春是B,是心与心结合开出的美丽花朵,是朋友之间互信互谅的两颗真挚的心,是携手走过人生  相似文献   
49.
《我的自画像》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一个习作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反映课难上,文难写。那么,习作起始阶段该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从而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实现习作有效指导呢?下面的两个课例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0.
文章首先介绍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国家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美国在信息基础设施试验场方面的发展经验与后续影响,以及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时代对信息基础设施所提出的新挑战;然后,重点介绍了"信息高铁"计划的目标与思路,以及"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的近期建设进展及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最后,展望了"新基建"战略下"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