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重视“礼”的教育和建设是中国人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文明史就是一部“礼”的教化史:没有“礼教”,何谈文明与礼仪之邦!礼,是中华美德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提出的20个字的公民道德当中,“明礼”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2.
73.
王殿卿 《中国德育》2006,1(5):42-4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今治党治国思想体系中的新内容,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之纲。同时,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它也是新世纪中国德育之纲。  相似文献   
74.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产生和保存了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优秀遗产.西方自近代启蒙运动以后,一大批思想家都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在融合中西文化上所作出了贡献.重新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调整国人近百年来的"文化观",对于反思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特别是从"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的文化立场,完成"中国特色"文化观念的变革与自觉,使中国文化民族文化重新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5.
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以来,我们以“大中小学进行中华美德教育实验研究”为题,在北京、山东、黑龙江、河南、广东、重庆、四川、湖北、浙江、陕西、江苏等地,选定六百余所大中小学校,开展了连续滚动的教育实验研究,有八十余万学生接受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得到了家长、学校、社区的认可,为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新一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76.
龚海泉先生主编的《走向新世纪的道德教育》即将面世。这是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的成果 ,也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系统研究高等学校道德教育的专著。它结合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及其未来发展对于 2 1世纪新一代知识分子素质的基本要求 ,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道德及其教育的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 ,从中揭示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与矛盾 ,进而对新世纪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确立、模式建构、内容更新、方法改进、机制运作等方面 ,都提出了富有创新的见解 ,对于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 ,对于提高大学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  相似文献   
77.
传统的备件存储管理绩效低下,多级备件存储模式存在“牛鞭效应“,为此提出备件网络化存储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协同环境为基础,以网络化技术为手段,备件供应商与备件存储单位(基地)形成网状的存储结构,实现备件存储信息共享、备件使用与维修知识共享,提高备件库存绩效,提高维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