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2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正一、范改,在学步中体会修改秘妙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习作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做好批改示范,由扶到放,领着学生走。1.批语引路,妙处在誊改中内化。每一次学生交上来的习作我都分为两类:一类是精批,从字、词、句、段、标点到谋篇布局,细致修改,甚至会帮他写上一段,然后要求重新誊抄,誊清后读给家长听,体会教师修改的好处,这一类批改在中年级用得较多;第二类  相似文献   
122.
<正>商洛,古时叫上雒郡,后为州。商雒是古县。1949年设商雒分区,1950年商雒分区改为商雒专区,辖商县、雒南等,1964年商雒专区改名为商洛专区,雒南县改名为洛南县。1970年商洛专区改称商洛地区,2001年8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商洛撤地设市,建立地级商洛市。一、"雒"地及其出现的名典文化现象商洛,是"商"地与"雒"地为主的地域和文化,以古部落、邑、郡、候国等治所为中心,向四边辐射繁衍的过程。商洛"商"源的探讨甚多,然而商於古道"雒"八百年(加人文物挖掘后或许更长)资  相似文献   
123.
电子电工是一门专业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基础理论课,如何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应该潜心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4.
王永林 《云南教育》2004,(31):39-39
前两天批阅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调研试卷,当中有一道题很有意思:“每个人都有家,年幼的时候,家的感觉就像一个狭窄的鸟笼,让人总向往着窗外自由的天空。在你的眼里,家的感觉像什么?请照样子写一句:在我眼里,家就像——,——。”命题者的目的是想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感悟生活的能力和想像能力。  相似文献   
125.
前不久,有报道称清无名官员画作狂拍1244万港币。说的是香港佳士得,2005年秋拍出张若霭画作《岁寒三友图》天价之事。笔者认为,说张若霭为无名官员提法不妥。其实他并非无名,只是年纪轻轻就去世,影响了他的声名传播而已。因为,就张若霭在清雍正、乾隆年间为官、绘画、参与著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可以用无名二字来称呼的。  相似文献   
126.
优质服务、服务育人和有偿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工作改革中带根本性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搞好这三项工作,就能使后勤工作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实现“三服务两育人”的根本宗旨。 一、优质服务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宗旨和根本指导思想,实现优质服务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队伍建设 高校后勤的优质服务,是指高校后勤管理、经营和服务人员,以其高尚的职业道德、无私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各种物质保障和创造优良环境条件的活动,其内涵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7.
王永林 《收藏》2010,(9):68-73
远离金陵尘喧的闹市,在石头城边临水而居的萧平先生,名其寓所为“爱莲居”,取莲之中通外直,出污泥而不染。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一直在努力走近这位学者书画家、收藏鉴定家,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追求(图1)。  相似文献   
128.
王永林 《收藏》2008,(11):24-24
当今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进入“战国时代”,中国书画一家独大的局面已被打破。21世纪初“非典”刚过,中国书画呈现“井喷”式的短暂疯狂后,便从巅峰快速跌入“调整”的谷底,让中国书画如坐过山车一般,这一突如其来的机遇,给油画、当代艺术、佛像、玉器、瓷杂带来了绝地反击的机会,在这些艺术品门类的大举夹攻之下,中国书画一直“回暖”乏力。  相似文献   
129.
明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取向,有助于科学制定评价政策,充分实现评价的纠偏、激励、促进功能。文章通过梳理总结相关研究进展特征,分析厘清评价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提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应坚守建设初心,凸显大学的民族与社会责任;强化核心使命,引导人才培养追求卓越;聚焦关键要素,促进自主创新与创造能力提升;突出“为建而评”,树立建设发展的长远思维;优化科研评价,培育中国特色的学术传播和话语体系;重视主观指标,彰显评价的本土元素和人本属性;秉持开放理念,构建动态、多元、包容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0.
研究英国3所顶尖大学的最新战略规划发现,世界一流大学未来发展呈现如下战略取向:高度重视战略规划编制,确立站位高远的使命、愿景;积极应对全球“学习危机”,追求卓越人才培养;营造宽松学术氛围,鼎力推进研究创新;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广纳英才并支撑其专业发展;尊重师生需求,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与城市社区良性互动,以贡献谋发展;加强成果转化与国际合作,拓展办学资源和声誉;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战略任务落实。这对我国高校科学确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与重点、深化内部治理改革,具有一定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