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玮光 《宁夏教育》2010,(10):27-28
弹指一挥间,《宁夏教育》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我与《宁夏教育》的相识,是在她诞生了7年之后的1987年。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中考阅卷早已尘埃落定。当我们还来不及整理一下旧有的实践与反思,便又匆匆踏上了新的中考冲刺的起跑线。闲暇之余,偶尔打开了当时阅卷  相似文献   
13.
三课”(说课、做课、评课)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环节,辅之以课前“说课”、课后自评或他评,对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显而易见的推动作用。在方兴未艾的“三课”活动中,教师们大胆探索,认真实践,取得了许多值得推广的好经验,但...  相似文献   
14.
我想上学     
我想上学王玮光1965年2月,初中“着年级”的我.终于因为缴不起一应费用而辍学了。不念书对我真是身与心的解放.半年中学卜来,我算真正饱尝了“饿”的滋味.因父亲在历史问题,一进初巾,我的助学金仅评发了4元,这点钱只够我每月16天的伙食费,除去4个星期天...  相似文献   
15.
我与《宁夏教育》的真正结识,不足三年.1988年初春,我怀揣着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后写出的一篇新稿,踏进了近在咫尺却不曾相识的《宁夏教育》编辑部.编辑的热情顿释了我的惶恐.短暂交谈后,他们留下了我的“爱物”,彬彬有礼地送我出门.此后便是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不几天,悦耳的电话铃声把我召到编辑部.面对放在我面前的手稿,我的心变得既神经质又有些麻木.我迅速翻了几页,发现边款有几个问号,改动了几处有疑义的地方,我所喜欢用的几个繁体字被标准的简化字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中心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银川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经过了大半年的紧锣密鼓的精心准备,于2004年秋季在全市29所普通高中实施,并向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丰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广大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热点 ,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悉心探索与实践。重庆、青岛等不少地区已率先投入科学实验 ,获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目前看 ,仍有相当多的学校领导…  相似文献   
18.
一、对“小专题研究”的理念定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要求广大中小学落实“校本教研”制度.强调教研、教科研工作的重心必须下移到教育教学的最基层——学校与教师层面。学校、教师在落实“校本教研”制度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一些好的途径和方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积极影响,但广大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很难寻求到最奏效的方法,依然不同程度地沉陷在如何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策略的困惑与苦恼中。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银川市已实施三年。经过了广泛而深入的课改培训,又经过了长时期的实践探索,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理念渗透可以说已体现得坚定而鲜明。经过了一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洗脑充电。后,以前所形成的传统教育的消极思维的壁垒已几近崩溃。在今日的课堂里,师生互动、平等对话交流,生动活跃的教学情景已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银川市已实施三年。经过了广泛而深入的课改培训,又经过了长时期的实践探索,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理念渗透可以说已体现得坚定而鲜明。经过了一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洗脑充电”后,以前所形成的传统教育的消极思维的壁垒已几近崩溃。在今日的课堂里,师生互动、平等对话交流,生动活跃的教学情景已随处可见。在小学与初中的课堂里,已经很难见到过去那种满堂灌、简单机械一讲到底的授受式教学,新课程给中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新课改给广大教师带来了“眼高”的同时,确实也让不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