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摘要:目的:探讨鞋和场地表面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并比较在不同摩擦系数条件下,乒乓球运动员正手跨步击球过程中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改变。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拖拽的方法采集并计算两双不同的乒乓球鞋与三种场地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之后12名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穿着两双鞋在三种场地表面上进行正手跨步击球动作,采集并计算运动过程中鞋与场地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同时记录运动过程中受试者下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结果:拖拽测试过程中,鞋与场地表面对摩擦系数影响的交互作用显著(p=0.011),但在实际运动过程中,鞋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不显著(p=0.113),场地表面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显著(p<0.001);摩擦系数对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膝关节屈曲角度及整个击球过程中膝关节最小屈曲角度有显著影响(p=0.026),对180°跨步动作膝关节最大内收力矩有显著影响(p=0.038)。结论:运动过程中鞋与场地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不同于拖拽测试,评价鞋或场地表面的摩擦性能时,要考虑测量方法的差异;摩擦系数的不同影响跨步击球过程中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高摩擦系数条件下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膝关节的负荷,可能会增加膝关节的损伤;与新、旧运动鞋相比,场地表面的选择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更大,且高摩擦系数会增加膝关节负荷,因此,在乒乓球运动中,对场地表面的选择应该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22.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工人运动史、法西斯主义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德国历史连续性等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马克思主义史学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同时马克思主义对联邦德国的批判社会吏和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日常生活史研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不属于新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利用两关节之间连续相对相位作为评价协调性特征的指标,并通过对比运动员和普通人在常速跑和最大速度跑时协调性特征的差异,明确下肢关节协调性特征在不同跑速之间的变化,并确定运动水平对协调性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32名男性大学生(运动员和普通人各16名)为受试者。使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分别采集受试者在3 m/s,5 m/s和最大速度跑时的运动学数据,计算每名受试者在跑步支撑期同侧关节相对相位和双侧关节相对相位,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确定不同运动水平和速度跑步时协调性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跑速增加,同侧关节和双侧关节的相对相位均发生改变,同侧膝踝关节相对相位减小,髋膝关节相对相位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双侧髋关节相对相位增加,膝关节相对相位增加,而踝关节相对相位减小。运动水平对下肢关节相对相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最大速度跑,对常速跑的影响不大。结论:随着跑速的增加,动作控制策略表现为远端关节相对相位减小,提示在维持步态稳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而近端环节则主要与动作速度增加有关。运动员在常速运动中的动作控制策略与普通人一致,但是在需要发挥最大能力的运动中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历史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启迪功能的角度,阐述历史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E·P·汤普森阶级意识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汤普森的阶级意识理论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补充和发展,通过对汤普森的阶级意识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的比较,表明它们的阶段意识理论存在逻辑传承关系,但由地它们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地位不同,考察阶级意识的视角不同, 因此在阶级意识的表成过程,历史渊源、层次以及阶级意识与经济基础,阶级意识与工人阶级形成的关系等又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这一比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汤普森的阶级意识理论。  相似文献   
26.
理清马克思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准确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有益的。在马克思的学术生涯中,早期主要侧重于逻辑思辨的方法,将印度和俄国等的农村公社视为原始公有制的遗存并推论出亚细亚生产方式,即公社土地公有制。晚年则侧重于经验实证的方法,应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成果对原始社会史和农村公社进行实证研究,使亚细亚生产方式所定义的公社土地公有制和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组织联系起来,科学揭示了人类早期社会从氏族公社到农村公社的演变过程,阐明了从公有制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最终完善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7.
以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的认识过程为视角解读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就不难发现他虽然在19世纪50年代初开始研究农村公社,但直到晚年才形成对农村公社的准确认识;最初他将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视为原始公有制遗存并推导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最后将农村公社置于原生形态向次生形态的过渡阶段并形成农村公社两重性的认识,且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表述公社公有制。梳理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研究的学术历程,可以探寻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学理轨迹及其准确内涵。  相似文献   
28.
格雷戈里·基利(Gregory S.Kealey) <劳工和加拿大史>(Workers and Canadian HiStory)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社会文化分析方法,描述劳工和工人阶级史,在加拿大历史的整体中考察工人阶级在加拿大国家建立和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新马克思主义劳工史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