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体育旅游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采用文献研究、访谈与调查法,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提出了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实现体育旅游一体化;合理设计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建立体育旅游业支持与保障体系,以期为促进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运用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连云港市农民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连云港市农民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对体育政策和法规缺乏了解;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偏低;劳作太累、没时间、没兴趣、没有活动场地器材是影响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农民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43.
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经常会有同学问这样一些问题:“诸葛亮会借东风,这是真的吗?”“李元霸那么瘦,怎么来的那么大力气?”“康熙皇帝经常微服私访,安全问题怎么解决?”等等。如果表示异议,学生就会说:“老师,电视上这么演的。”  相似文献   
44.
幸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下中国,实现由经济增长到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人民幸福是党的执政使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民幸福,既有赖于党和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政策,也有赖于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5.
许多人把“新闻真实性”与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对立起来,认为“模糊语言”与新闻写作是格格不入的。其实,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那么,什么是模糊语言呢? 1965年,美国数学家扎德首先提出了“模糊”这一概念,接着便产生了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语言学。我国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始于1980年,伍铁平同志发表《模糊语言学》一文,第一次在汉语言研究中引进了“模糊”与“精确”这对概念。伍  相似文献   
46.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流动于生活母体中不可缺少的活性细胞。它如清晨露水,珠圆玉润,映射着太阳的光彩。一篇作品往往因为有了生动的细节而获得生命。同样,广播录音报道中的细节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感人的细节是录音报道的“点睛之笔”。准确地抓住了细节,录音报道就能“活”起来,听众听后就能“有动于衷”,即停留在心灵上,渗透到精神中去。准确地运用细节,录音报道更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47.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闻报道的表现手法日趋丰富,模糊语言已大量运用于新闻报道中。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许多人片面强调“真实”。把“新闻真实性”与“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对立起来,认为“模糊语言”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新闻”是格格不入的。时至今日,模糊语言已在新闻报道中普遍运用,还有人不敢理直气壮的承认。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强对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研究,让其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本文试图探讨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48.
无形文化遗产与贵州生态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贵州生态博物馆群所在社区的化特性,认为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能过与默默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的演变发展,是典型的无形化遗产。贵州生态博物馆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形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贵州生态博物馆也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无形化遗产对于它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才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9.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以一人之口敌东吴群臣之舌,最终说服吴主结成孙刘联盟,可以说是名利双收,风头出尽。然而东吴群臣的唇枪舌剑,更加衬出孔明的儒雅智慧,《舌战群儒》堪称一场经典的论辩,在此,双方的“问”都大有技巧,体现了高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0.
一部文学作品问世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就凝结在其作品之中。读者阅读这一作品时,就应该按照作品词句引导,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但事实上,由于时代阻隔、文学修养差异、思想观念的不同等等情况的存在,读者的阅读结果,虽然包含一定的还原成分,但同时又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所以,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