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王艳凤 《考试周刊》2012,(88):109-110
怎样上好一堂体育课呢?应做到:打破常规,树立新意;因材施教,注重个性的发展;科学锻炼,注意安全;有始有终,重视放松活动。  相似文献   
22.
一、改革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我校的实验室集中管理,成立了实验科,负责全校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及实验教学的管理.实验设备由实验室统一协调与检查,教师在上实验课时由实验科负责考核与检查,而实验室的建设则由教学科提出由实验科会同教学科组织实施.成立实验科后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工作:1.首先修改和完善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对实验人员进行调整,使每人都能有较饱满的工作量,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2.摸清实验开出现状及大纲要求开设实验的情况,并制成揭示板上墙,从而明确了每个实验室的任务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川端康成对日本古典文字中描写女性的传统推崇备至,在其人生旅途中妇性又予于他特殊的意义,因此,他极力地描写女性,赞美女性。川端笔下的女性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他倾注了全部爱怜的感情,塑造出来的美丽圣洁的少女形象,另一类是他带着复要的感情,创造的成熟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塑造中,川端既秉承了日本古代文学的传统手法,又借鉴了现代派表现方式,既他将女性塑造与自然,与感觉密切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4.
混合教学与德国探讨式教学是当今先进的教学模式,文章试图找到两种教学模式的契合点,将两者有机地植入中国艺术教育体制之中,形成新的一种艺术教育教学模式.该文分别对混合教学模式与德国探讨式教学进行了分析,重点对两种模式的整合理论、过程与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了这种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价值,对于艺术教育改革、创新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蒙古族史诗的禳灾功能是其多元价值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蒙古族史诗的文本就可以概括为对一个民族消除灾祸的诗意表达,包括英雄不败的母题,以及大量的祝赞词都对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禳灾意义。而讲唱史诗的过程则完成了一个禳灾仪式,但为了保持史诗消灾的神力也在讲唱过程中伴随着诸多的禁忌。  相似文献   
26.
神话英雄史诗《江格尔》展示着蒙古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个体生存状态。史诗的既成审美对象是以一种感性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美学观念,这种原初的美学观带有明显的神话思维特征。《江格尔》具有东方审美观的特质。东方审美“同情观”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观”。史诗《江格尔》原始审美表征表现为:萨满思维、生命为美、物我同一等。  相似文献   
27.
本文针对多年来研究者对《源氏物语》思想意义的不同认识,从伦理、心理、社会分析、精神分析、原型批评等角度,探讨了这部小说的思想内涵。笔者认为:《源氏物语》贯穿着日本传统的道德观念,抒发了平安朝文学那种激荡人心的“幽情”、人生不如意的“慨叹”、以及贵族对末日将至的“哀感”,从而透视出贵族行将没落的历史命运。本文还分析了小说中富于原型意义的母题和人物-光源氏。  相似文献   
28.
去年美国俄勒冈州波特篮城马拉松赛,有—位名叫琳达的妇女推着婴儿车跑完全程,受到观众极大的敬佩。她是个体育爱好者,因为家中无人照料孩子,才决定带着婴儿参加比赛。比赛中,车内的  相似文献   
29.
二十二岁的皮埃特罗·拜恩是主修体育教育的大学生,去年初,他请假一年,决心骑独轮车环游美国。他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出发,计划沿西海岸经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阿拉斯加,返  相似文献   
30.
论川端康成文学的“死亡”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和生存一样,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川端康成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死亡主题,反映着他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川端康成笔下的死亡笼罩着恐怖的气氛,渗透着悲哀的情愫,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生无常的生死观,以及死之亦真亦幻、既悲且美。川端康成如此热衷于写死亡的主题,是与他的生活经历、人生观、美学观以及他生活的时代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