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25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始终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采用的是主流话语式的“大叙述”或“元叙述”,关注重要的社会事件、宏大精神、集体意识的阐释.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凡人琐事。较少见到个人,尤其是普通人。因此.课程中选编的许多课文。或者颂扬革命者的追求真理、献身事业的高尚情操,或者赞美伟人的崇高品质.在课程中,尤其是在语文教科书中表现出伟人英雄化倾向。然而。这些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学生难于理解,未必达到编选者所期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33.
2003年3月18日,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在珠海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报告厅隆重召开。会议由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处长叶梓效主持。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荣蔼到会祝贺。在珠海市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罗碧坚致欢迎词后,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发表了题为《以<纲要>为指导,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讲话。在开幕式上讲话的还有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副处长吕同舟。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教授做了学术报告。来自广东省各地的160名正式代表和百余名列席…  相似文献   
34.
家庭是儿童获得文化资本的重要场所.家庭文化资源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家庭的孩子获得的文化资本不同,影响他们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和学业成就.学校教育在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同时,也在进行社会再生产并使现有社会结构合法化.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分层的机制在日益突显和强化.这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35.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路径之一,实质是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工人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应从精神、制度、激励等各角度完善工职工的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激发工人技术的渐进创新,促进技术体系的变革,进而优化供给侧结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相似文献   
36.
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性学科。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思维训练称之为“思维冲浪”。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不但要了解思维冲浪与思维训练的区别,让学生思维在课堂内外冲浪的教学基本特征及思维冲浪的实质。更重要的是,应懂得如何将理论运用实践,通过问题发起思维冲浪,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数学深层的认识,从而更高层次地解决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37.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反思。教师只有把反思行为变成一种行为习惯,才能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加快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8.
当前农村信息需求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一方面是农民亟待需求大量信息,一方面又存在着严重的信息能力不足.因此,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农民的信息需求、信息能力和信息服务对策进行深层分析,形成结论和提出对策,才能为我国农业发展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40.
说到《归去来兮辞》,不能不先介绍一下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前人对于陶渊明诗歌、辞赋、散文内容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而且广泛,本文就著名辞赋《归去来兮辞》中的几个虚词用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