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对高等师范院校美育的呼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等师范院校美育的呼喊河南教育学院王钦韶如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出跨世纪的人才,以适应我国当前和世界形势未来的需要,是摆在教育战线一个大问题。现在有专家有感于“应试教育”的错误导向和商品大潮的猛烈冲击,审美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是“实际上取消...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创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文学就是马克思研究的领域之一。他和恩格斯一起对文学所作的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研究,使他们有了一系列独创的发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体系,建立了崭新的文艺批评观,提出了独到的文艺批评标准。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3.
同其它学科一样,教育学也有一个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问题。18-19世纪之交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第一次阐述了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按照方法培养心智的艰巨任务,从总体上讲应留给教师。”这是在理论上对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本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则认为:“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变,……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将围绕他而组织起来。”“儿童的学习是主动的。”这又被认为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先声。二者的区别恰如杜威所言是一个“重心的转变”,即以教师为重心转向“儿童是中心”。这一转变随着哲学上对主体性认识的深入而愈加完善,并在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关于教学主体性的争执,就是教育观念转换在教学领域的反映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