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启发式因其精神的失落而难以贯彻于现代教学实践。目前启发式的主导理论背离孔子和毛泽东启发思想 ,则是导致启发式精神的失落根本原因。现代教学呼唤启发式回归  相似文献   
22.
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来看,教育学是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本文试就师专教育学的改革问题作如下浅探。一、师专教育学课程的开设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从世界上许多教育发达的国家培养师资的情况看,教育科学课程在其整个专业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如美国有的学校占30%以上,英国甚至占有60%,原苏联大致占25%,日本也有19%。这说明教育科学的学习是培养高水平师资的必由之路。教育学理论是师范生最佳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师专教育学课程的开设开始得到重视:课时由原来的每周两节增至四节,由…  相似文献   
23.
启发式教学已成为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首选途径。创新教育中的启发应是对“学的过程的启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启发式教学应遵循“自学(探)——愤悱——启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24.
大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中间过渡性”的认识过程,突出大学教学过程中间过渡性特征是克服现行高校教学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弊端的重要途径。大学教学过程突出“中间过渡性”特征的基本对策是:注重联系理论实际,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和加大社会实践课程比例等。  相似文献   
25.
有论者认为孔子启发名言中的“愤悱”是启发的结果,但从孔子门生的特殊性、《论语》本身的由来以及启发名言的直接强调等方面看,“愤悱”却是启发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恪守孔子启发式精神,才能避免启发式的发展走入歧途。  相似文献   
26.
“教育与创造性不相关”论影响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足以引起教育界的深刻反思,不相关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来自教育对创造性的压抑,克服“不相关”论的基本对策是要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教育的宏观环境,建立主休到达与的教育机制,切实减负,充分发挥创新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启发式与“学学半”之间有着深厚的关系,一方面启发式是在“学学半”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另一方面“学学半”思想蕴含通过孔子启发式而得到历史的传扬。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以人为本的主体观、发展观、民主平等观和“以学论教”的辨证观等无不直接导源于此。揭示二者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教育思想的来龙去脉,克服当代教育理论中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以及缺乏民族特色等弊端,也有助于从根本上理清教育改革的思路,根治现实教学中注入式、家长作风等顽症。  相似文献   
28.
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潜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众多论述看,教学方法是影响培养质量的更直接、更主要的因素.然而我国却存在着教学方法在高等学校是一直不被重视的问题.提高高教质量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方法改革以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全新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方法改革的关键是贯彻启发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29.
甘民 《教育探索》2004,1(5):1-3
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认识论和辩证法等观点,在深刻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教学方法体系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指导思想。但现代启发式理论的研究者对毛泽东启发式教学思想产生了认识偏差,因而导致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启发式理论的出现,也导致了启发式教学远离现代教学实际。要做好当前的教学工作,必须以毛泽东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肃清虚假启发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回归孔子--欧美启发式教学发展的终极归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问,学生答;其教学过程是始于教师的设问,而终于教师的结论,具有"以教论学"的特征.东方启发式教学则强调学生首先提出问题,再由教师答疑解难,注重教学的针对性,体现出"以学论教"的特征.回归东方是世界启发式教学在演进过程中实行自我扬弃的必然结果,追求孔子启发式教学所固有的学生主体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创造观等思想蕴涵是当代西方启发式教学发生转换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