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甘民 《教学研究》2004,(4):283-286
纵观<论语>,孔子施教,从来“不轻授“.“不轻授“体现在:适时施教、有限施教和“无言“之教等方面.“不轻授“与启发式相生相伴、相辅相成,为学生自求自得提供条件,目的在于形成学生的认识、实践和创造能力等,“不轻授“是孔子实现其培养完美人格教育宗旨的重要方式.历史上,大凡儒学教育等名家无不继承孔予“不轻授“的施教传统,“不轻授“对古代许多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形成均产生过直接的影响作用.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的改革,就其本质意义而言也是沿着学生的学习、思考、实践和创造多于教师活动这一方向演进的.因此,“不轻授“的传统在现代亦得到了空前的弘扬.  相似文献   
42.
论毛泽东对现代启发式教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民 《教育探索》2002,(11):16-18
毛泽东从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的高度率先倡导并赋予启发式教学以科学内涵。毛泽东又以其人民领袖的影响力,全面地推广了现代启发式教学。现代启发式教学具有的无穷活力当得益于毛泽东的贡献。  相似文献   
43.
甘民 《益阳师专学报》2000,21(3):107-109
“学学半”是傅说对教学中师生双方作用的论述。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发挥师生各自的作用。它闪耀着教学辩证法光芒,是教育史上最早的双主体教学观。  相似文献   
44.
教师"答疑解难"是我国传统的教学主张.历史证明,这一主张蕴涵着学生主体以及"以学论教"等深刻的辩证教学思想,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师职责问题上,当代国际教育理论界出现了回归中国传统主张的趋势.可回顾现实,我们教师的职责基本定位在知识传授方面.应通过停止教授,加强引导,答疑解难等策略,促使教师尽早回归其职责本位.  相似文献   
45.
论孔子启发式教学的三种存在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对孔子启发形式的认识仅局限于“愤徘启发”一种,事实上“引而不发”和“开而弗达”的启发形式也同样存在于他的教学之中。确认启发教学的三种存在形式,对于克服目前仍盛行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法和“教师问,学生答”的假启发等均具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6.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主张是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人所持“强说人”观点和“教师就应该换另一种办法施教”的观点是对启发式思想的否定与割裂。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的启发主张,就必须正确认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涵义。  相似文献   
47.
自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以来,有关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层出不穷。在当前创新性社会背景下,阐明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探讨技术创新的实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特征进行深入阐述的基础上,继而梳理了技术创新所面临的三大困难,探讨了有效的技术创新方法应具备的特点,最后,从TRIZ理论的本质特征和解题特征出发,分析了其对技术创新的适宜性,并讨论了TRIZ理论适用的工程问题种类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48.
两千多年前的《学记》对当时教学中提出的一些弊端,在现代教学中依然存在,由此引发笔者的思考,并由此提出应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提出加大学习自由度是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智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9.
对班级上课制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已成世界性潮流,我国高校教学组织形式也应大力改革。改革的出路可从朱熹教学所用三形式中获取有益启示:要以辩证的教学思想作指导去探索新形式;文科教学可直接借用朱熹三形式。  相似文献   
50.
试论中共中央倡导的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有着特定涵义:“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动性与创造性”是其精神核心。中共中央是根据毛泽东科学启发式思想和人才培养实践经验而倡导启发式的。它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价值追求,是我国新世纪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及其方法改革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