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教育   7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民国时期大学注重图书馆建设,强调广泛采购书籍,图书馆藏书涉及多种学科,目类众多。大学图书馆的书籍主要来源于继承、抽取本校部分经费购买、国内外捐赠以及出版图书。书籍进入大学图书馆后,已采用西方图书分类法等进行归类,同时进行登记入册和整理清洁,对阅览师生进行规范。民国时期大学图书馆藏书活动已在中西沟通交流和图书馆学基础上迅速发展,对于保证书籍完善保存、方便师生阅览等有所裨益。民国时期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为当前大学图书馆所继承,并奠定了我国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
分析清朝积极文教政策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政策本身,而应更多在微观层次上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民族特色.在教育活动史视野下,探析其形成与实施的过程,展示一个具体形象的文教政策.  相似文献   
33.
“生活·实践”教育在继承杜威“教育即生活”、美欧新教育运动以及中国近现代教育理论本土化探索成果精髓的基础上,充分汲取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精华,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实践育人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对当下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劳动教育,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培养符合未来社会所需人才以及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术话语体系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34.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因此对“教师”这一名词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是必要的。教师包含双重意蕴,作为群体,教师具有社会劳动价值诉求;作为个体,教师具有个人内在素养需求,融为一体的二者才构建起教师的真谛。对此太原师范学院张晔副教授的著作《教师的劳动价值与素养伦》(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以此思路展开行文,全书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相似文献   
35.
王雷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7期撰文指出,教育文物是教育领域内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文物是教育历史的见证,是教育发展的信息载体。教育文物具有文物的普遍性和自身的特殊性。中国有着分类众多、分布广泛的教育文物资源,  相似文献   
36.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清末民初以民族资本发展起来的公司,该公司注重出资兴学,投资教育。其中资助优秀学生出国深造是出资兴教的重点,这一点在普通民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亦给企业塑造了良好的形象,使其在与资本强大的英美烟草公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促进南洋烟草公司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选派方法对现今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7.
38.
自古以来,我国拥有良好的尊师重教传统,历史的积淀、传统的承继,为我们培养好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鉴.好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在吸取优秀传统的同时,也应为其增添新鲜的时代内涵,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传统与时代的协同中,才能使中国教师队伍建设日趋成熟.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今天,如何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如何培养幸福的好教师,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始终是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主编的《中国好教师》这套丛书,紧扣时代主题,对中国好教师的内涵进行了系统解读,对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幸福的好老师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中国好教师的幸福之路而明灯指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建立以来,中国的教育史学已走过了曲折反复的百年历程。在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教育史学将走向何方?其发展趋势如何?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史学工作者的深思。从中国教育史学走过的历程和世界历史学、教育学,特别是教育史学发展的最新走向来看,我们认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发展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即转向加强自身学科理论建设,转向研究教育历史的日常问题,转向发掘本土的学术传统,也可称之为中国教育史学的"三大转向"。  相似文献   
40.
“县管校聘”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管理的创新性改革。解决“县管校聘”目标群体——教师的“制度适应”问题,是推进“县管校聘”制度落实的着力点。提高教师对“县管校聘”制度的适应性,是破解制度管控下“教师逆流”难点的关键思路,也是实现刚性配置中教师资源最优化的核心举措。制度适应理论视域下,教师适应“县管校聘”制度是文本与情境相互牵制的过程,是从试探拒斥到主动嵌入的动态行动。从文本与情境的静态适应出发,重点关照教师与制度互构过程中的动态适应,是消弭教师与制度鸿沟,提升教师适应,推进“县管校聘”落实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