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形式,具有高度融合性。但两者又不等同,前者是民族主义兴起的产物,注重公民义务和责任的养成,与道德教育紧密相关,民族教育是其主要内容,通常以灌输方式进行;而后者关注公民权利的享有和维护,与法治教育密切相关,权利教育和义务教育是其主要内容,注重公民反思性、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现代教育语境中,澄清两者的关系,对明确我国公民教育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的分层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划分不同的教学要求,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差异,恰当地制定教学内容,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教师教育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而构建适应教师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则是演好这个角色的关键.因此,要想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程度,必须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德育的对象是人,德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使人过有意义的生活。教育是为人的,而非人为教育。人是自由自觉的存在,是完整的生命体,它要自由地发展。所以,我们的德育要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要以人为本,实现人本化的德育。一、传统德育的弊端传统的德育有忽视人本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人”的存在。把人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作为工具打造,片面强调对人的某些部分进行测量、量化(而“只要生命体沦为科学科技准确性的属性,生命体的原始价值就荡然无存了”),而忽视人的整体性,把人看作是客观物体、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