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7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高中生与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及其人际关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法考察了198名高中和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状况,具体包含社会网络结构的三方面内容,分别是规模、关系类型和亲密度.结果发现,高中和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特点如下:社会网络规模、亲密度均存在显著的组别和性别差异;亲子、同伴与手足关系在其社会网络中占最重要地位;从高中到大学,理想人物特别是虚构人物角色的影响力明显下降;社会网络亲密度对人际整体满意度,特别是对亲子关系满意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2.
皮亚杰毕生所追求的科学研究目标就是要创立发生认识论,即研究各种知识形式,尤其是科学知识是如何成长的;而“发生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新事物的建构的机制问题”。皮亚杰究竟是如何通过控制论模型来说明思维对现实的适应呢?主体又是怎样通过平衡机制和反省抽象而使认识达到客观性和逻辑必然性呢?控制论模型对于我们理解建构说的方法论又能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这些问题的探讨都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皮亚杰认为建构论的内部动力机制就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它“具有自我调节的意义——这点,现已为控制论明确指出;就是说,主体以一系列的主动补偿作用来反应外部的干扰,而且主体以一种既是逆向动作的(回路系统或反馈)又是预见性的适应,来构成一个永久性的补偿系统”。皮亚杰运用其渊博的学识构造了一个认识成长的控制论模型: 笔者试根据皮亚杰的建构论思想和现代控制论的成果,对这个模式作出综合性的说明: 皮亚杰认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控制论的反馈回路系统中,这个循环往复的因果链是主体活动的源泉;而主体活动又同时成为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环节。主体活动总是协调成格式(Scheme,复数Schemes)的,即能够迁移和概括的外部或内部的动  相似文献   
33.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三个:家庭、同伴和学校.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34.
皮亚杰哲学思想研究的心理学意义——读熊哲宏《皮亚杰哲学导论》程利国由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无疑是人类知识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熊哲宏教授撰写的《皮亚杰哲学导论》一书(简称《导论》),为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注入勃勃生机。诚如《导论》所指,发生认识论包含哲...  相似文献   
35.
心理咨询的“宣泄—建构”模式与大学生的人生观再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以人生观再教育为核心的“宣泄—建构”的心理咨询模式,并在学术界首次将阻抗区分为一级阻抗和二级阻抗,对其内涵在心理咨询链中加以界定。“宣泄—建构”的咨询模式来自于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实践,具有鲜明的育人功能,是联结心理卫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纽带。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从皮亚杰建构主义道德观中晶析出健全的人格所应具备的三个最重要的维度:协作型的人际关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评估体系。这三个维度既是建构主义疗法的人格调整目标,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是进一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对建构主义疗法中德育因素的探讨,涉及到德育结构的理论模型,而德育又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成分,因而这种探讨将对素质教育的理论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在地形测绘工程开展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水平,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总结更加完善的质量控制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管理认识,以确保地形测绘工程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