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2533篇
科学研究   305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02篇
综合类   68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31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吴春燕 《天津教育》2014,(10):29-30
现代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进一步确定了着眼于全面的高素质人才。一个优秀人才最为重要的就是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良好道德品质的合格人才,我通过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2.
43.
44.
曹春燕 《海外英语》2014,(3):161+163
"温柔贤惠"是日本女性的特征,而在温柔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日本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二战之后,在各种法律的约束下,这种偏见虽然有所改观,但依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地位,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尤其表现在女性就业方面。  相似文献   
45.
前一段时间,南京师大许卓娅老师来园作音乐游戏教学的辅导讲座,再次提出了在音乐游戏教学中要“学做加减法”。于是,我们以原创音乐游戏“猜猜在哪里”为蓝本,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尝试用“做加减”的方法增减游戏的难度,以适应大中小班各年龄段孩子的游戏特点,有效开展音乐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46.
针对黑龙江省目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特色德育模式的研究探索,破解难题,构建有效的德育体系,以期全面实现德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7.
教师是课堂的创造者与开发者,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研究课程资源,做好课前准备,要围绕三维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构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48.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学习策略研究的兴起,掌握并灵活运用学习策略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指标。策略化教学是指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教学,它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会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更需要为学生提供条件与路径,让学生“乐学”、“会学”,进而“学会”。“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又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成绩斐然。如果在策略化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那么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  相似文献   
49.
陆春燕 《早期教育》2003,(11):34-34
“助跑跨跳”是幼儿园体育基本训练内容之一。以往的教学是老师示范、讲解,幼儿反复练习,内容单调枯燥,练习效果不甚理想。新《纲要》“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的理念启发了我们,于是,我们尝试以游戏“小花鹿学跳沟”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这一新颖的形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获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现将教学方式和感受介绍如下: 1.出示小花鹿标记,鼓励幼儿扮演小花鹿的角色,和鹿姐姐(老师扮演)一起到户外游戏,以扮演角色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0.
当我与学生一起欣赏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苏轼为何要叩问青天?我虽然自以为是地回答了孩子的疑问,但总觉得自己给的答案很牵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