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3篇
科学研究   6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章立早 《成才之路》2013,(30):I0001-I0001
一天,某公司总经理向全体员工宣布了一条纪律:“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是,他没有解释为什么。此后真的没人违反他的这条“禁令”。  相似文献   
22.
<正>一、选择题所谓选择题,是指向考生提出一个问题的同时,提供若干个选项(答案)供考生选择。位于选项之前的部分称为题干,在这些选项中,有的正确,有的错误,要求考生把其中正确的挑选出来。正确的选项称为正答,错误的选项称为诱答。选择题按其正答的多少分为多项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两种。多项选择题还可以分成最佳选择题、组合选择题、因果选择题、  相似文献   
23.
从前,有一只驴子驮着一包盐渡河时,在河边不小心滑了一跤跌进河里,顷刻之间那包盐被河水熔化了。驴子站起来后,顿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于是它异常惊喜,认为自己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次,这只驴子驮了一大捆棉花又要渡河,它以为再跌进河里可以同上次一样减轻重量,就在走到河边的时候,故意不小心又滑了一跤跌进河里。可是,这一大捆棉花却吸收了很多的河水,重量增加了很多。驴子不但站不起来了,而且身子一直往河底沉,直至淹死。驴子为什么会被淹死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驴子没有正确地对待“经验”,而是机械地套用了“经验”,没有对“经验”进…  相似文献   
24.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全球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笔者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当采取以下若干对策: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它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唯有摒弃不合时宜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25.
新官上任缓点“三把火”有些新上任的校长很急于“点火”——亮出自己的“施政纲领”。殊不知,由于情况不明等缘故,很可能乱“点火”,结果火烧得不旺不持久,自己也丧失了威信。新上任的校长如果精明,往往不急于“点火”,而是用一段时间去“拾柴”——搞调查访民情。当了解清楚本校内部的各方面情况后,才与广大教职工一起去“点火”。这样,火才会烧到点子上,火才会烧得旺烧得持久,正所谓:“先架一  相似文献   
26.
“举手效应”。有这么一件事:学生甲学习成绩校差,学生乙学习成绩较好,他俩聘请的是同一位家庭教师。这位家庭教师知道学生甲成绩差,就在每次辅导结束时叮嘱他:“在课堂上要积极一点,要多举手。”学生甲遵从了教师的叮嘱。过去,学生甲学习成绩较差,所以他根本不敢举手,任课教师也就很少提问他。后来,教师发现他举手的次数  相似文献   
27.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他人的猜疑,常常会得到自我“证实“.具有猜疑心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以“我觉得“或“我预感到“等形式假定别人“与自己过不去“,然后把许多无关的事生拼硬凑在一起,借以证实原先的假定.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双向反馈“的作用,又使猜疑陷入恶性的“循环证实“之中,从而加剧猜疑,至使人际知觉失偏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28.
心灵况味     
心灵有什么样的人生观,脚下就有什么样的步伐.……  相似文献   
29.
当遭遇挫折并产生受挫感时,人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要消除或减轻受挫感的自然倾向,总会有意无意地采用一些心理防卫方式来实现这一点.其中,“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就是较为典型和常用的心理防卫方式.……  相似文献   
30.
信心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02届机械班学生张强,"制图"课学得很差,每次找他谈话,他总是抱怨自己想像力差,不是学习"制图"的料.在一次课堂作业中,较难的一道题,好多人都做错了,他却碰巧做对了.我立即抓住这一"天赐良机",告诉他在制图方面很有潜力,并让他做"制图"课代表,他先是吃惊、怀疑,但看到我诚恳信任的目光,他的信心之火被点燃了.之后,他学习劲头大大增强,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期末考试时,"制图"考出了135分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