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1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传统美德教育应有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美德教育是道德教育应时代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所拓展的新领域。我们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首先要以“三个面向”的教育原则为指导:在对古代传统美德进行本色梳理的基础上既要赋予其现代新意,还要使其与现代道德意识相结合,整合成我国新生一代人可以和乐于接受的内容;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站在世界的参照系中,去认识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之精华的历史风采和现代价值;我国新生一代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传统美德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其次,在施教实践中,应以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为主要内容。最后,传统美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作为施教的逻辑起点,从激发情感入手。  相似文献   
102.
浅谈当代中国大学生应有的人生态度罗建平当代中国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对他们既将担负的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大学生应当有严肃认真、务实求是的人生态度人生不是游戏,它具有严肃性。就个体而言...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通过对摔跤运动员的第二次进攻技术问题的提出与分析,分析在摔跤运动中第二次进攻的重要性,并在不同等级的摔跤比赛里,以第一次进攻技术、防守反攻技术、第二次进攻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由此表明要提高摔跤运动员的水平,必须抓住第二次进攻这一关键环节。通过对摔跤运动员的第二次进攻技术的分析,说明了摔跤运动员不仅需要强健的身体,稳定的心理,还需要把一切合理的技术、正确的战术指导思想紧密配合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就要以这些为出发点进行训练,并运用到实践和比赛中去。使训练更加合理完善,使运动员水平尽快提高,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古代的贤哲们,对于命运问题的讨论,是用“力”和“命”这两个概念及其二者的关系来展开的。所谓力,即人力,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指人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所谓命,就是命运,所谓“力命之辩”,就是关于人生吉凶相祸、生死贵贱是在于命,还是在于力的争论;换句话讲,就是关于人生主体对客观存在的命运能否认识、抗争和改变的争论。在这个争论中,歧义之说颇多。今天对其中主要的观点作些梳理,由此厘定出中华民族传统人生态度的精华,用以启迪和教育当今人们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人生态度,很有现实意义。一、儒家的轻力贯命在力和命…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关系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提出了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关系问题。课程是学校范畴的概念,学科首先是学术范畴的概念,其次是学校范畴的概念。课程建设的用力方向在于"教",即在于建构适合受教育者能够接受的教学体系;学科建设的用力方向在于"研",即在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入探究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相关性很强,二者相互支撑,互为作用,学科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课程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教学实践推力。不同类型属性的学科课程与之相关的学科关系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8.
学生德育主体性的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德育主体性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传统德育的突出问题是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目标和内容上,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造成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方法上,单一的道德灌输,抑制了个人主体性;实践中,德育与生活世界阻隔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当前正处于"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型期,因此,要匡正学生德育主体性,提高德育实效:建立交往德育新模式;使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9.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