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8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32.
数学建模的内容属于“综合实践领域”,是新课程实施后新增的教学内容.这些课程的学习是高等数学中运筹学内容“初等化”的体现.在数学建模课的教学中要追求高效益,需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内容的初等化、教学活动的内涵化.  相似文献   
33.
辅导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强化问题意识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要重视解决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与学生面对现实中价值冲突和思想困惑的矛盾,辅导员的前置经验与学生成长的滞后性矛盾及特殊类学生的教育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34.
一、思维结构影响着语文学习 化学中有一种光彩夺目的物质叫金刚石,在天然物质中它的硬度最大;还有一种深灰色的物质叫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这两种物质表面上看起来各不相同,性质差别很大,但它们实际上都是由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造成差别的原因是两种物质内的原子排列的不同。——“结构”缘故使这两种同元素的物质的性质相差甚大。无生命的物质和有生命的人相提并论虽不够恰当,然而事理还是相通的。于是,笔者联想到思维结构的不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认真地探讨环境因素对复式教学的影响,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复式教学的质量。复式教学在山区所处的和所产生的环境主要称点:(1)绝大多数复式班在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生产力较不发达的地方。相比而言,这些地方较少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农村风俗很浓,家庭、亲友、邻居所组成的人际关系较为质朴。(2)很多复式教学班只是一个教学点,教师既挂帅又当兵,要教多学科,要管理学生的生活学习,还要料理自己的伙食;少量的学生分为几个年级而又合为一个班,课堂教学多层次、多结构、动静分明等等。俗话说:“近山识鸟音,近水识鱼性。”以上叙述的环境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爱  相似文献   
36.
关于阅读,我们常常是带着一种功利性的眼光去理解的,认为阅读是为了从中得到一点关于遣词造句、作文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如叶圣陶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但如果我们把阅读的归宿仅仅理解成写作,未免太狭隘了。其实叶老还说过:“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在写作的时候,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他还说:“日积月累并不为写东西,这本来也是生活的需要。”由此可见,阅读的最终归宿并不是写作,而是生活,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一个人的生命体验有…  相似文献   
37.
五年制小语第十册6课《穷人》塑造了一位朴实而又不凡,贤慧、慈爱、贫穷集于一身的母亲——桑娜。这种塑造主要是依靠对桑娜的“想”和“说”的描写来完成的。对“想”和“说”作一浅析,将有利于我们对人物的“立体”分析,使人物的轮廓更清晰,本质更清楚。一、“想”,既是情节的一部分,更是对人物思想的透视。课文开头,描述了屋外波涛轰鸣,狂风怒吼,桑娜在思念着清晨出海打鱼,至今未归的丈夫,为丈夫出海打鱼迟迟不归而恐惧不安,心惊肉跳。桑娜的“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展开的,也是融于这样的心情之中的。  相似文献   
38.
直觉思维是一种第一印象的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思维。这种思维往往决定着更深一层思维的方向。正确的直觉思维可预测整个教学的过程、结果,形成解决问题的敏捷、灵活的能力。课堂预习作为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第一环,直觉思维在其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根据直觉思维的特点,将直觉思维能力划分为预测力、尝试力、感受力三种具体的能力来抓,使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一、依照教学目标培养预测力。 直觉思维具有模糊的特点,这和学生在课堂预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所产生的模糊是一致的。模糊是思维过程中的客观现象,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在模糊中  相似文献   
39.
“我哪儿是什么经济学家……”“我,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写了一篇平常的理论文章,不料却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不过,好在如今被歪曲了的文章,又恢复了它的本意。”在南京大学南园宿舍,当我见到这位年纪二十九岁的马丁的时候,他正在伏案翻阅经济学、哲学的著作,案头还陈放着《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二十世纪欧洲史》《南斯拉夫当代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书籍。他似乎不太愿意提起“马丁事件”的前前后后:“是的,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相似文献   
40.
乙酉元宵,独处陋室,闲读潘天寿先生画集,其巨轴指墨画《梅月图》又一次进入我的视线。此前对于鞭炮炸响、歌舞欢腾等春节菜单近乎麻木的我,却再次被此作所震憾,这不仅因为潘老板富视觉冲击力之图式,更源于其中蕴含之生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