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新闻报道,要重视“二度开发”的作用。所谓“二度开发”,就是在别人已打了“第一枪”后,仍然从中挖掘出新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独家新闻。当然,我们提倡“抢新闻”的拼搏精神,因为新闻是“易碎品”,正如人们所说: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但是,每天发生的新闻不一定被记者碰到。有时即使是记者身处发生新闻的第一现场,也因拼抢激烈而难以在第一时间抢发出来。但这并不等于说,别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不少新闻媒体为搞好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自身的形象,免费登载一些“下岗求职,为民解难”的广告,该做法,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更令人欣喜的是,从6月12日到14日这三天,贵阳晚报把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新闻报道.只有写出新鲜事,才能引人关注.有谁愿意去看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东西呢?所以说,新闻的生命力在于新.其道理就在于此。但一切事物,并非一成不变。有时候.重新解读一些既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旧事.将会收到“老树新芽更靓丽”的效果.如文汇报2005年1月7日头版刊发的通汛——《程十发3张借据见证时代变迁》,就是一个鲜明而生动的例子,本文的特色至少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新闻精品”,简言之,就是它已超越了“一般新闻”的标准。换句话说,不仅要具备“五个W”新闻要素,还应突出几个方面的问题:1.独家性;2.深度性;3.思辨性;4.广泛性;5.必读性。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汇报》2005年3月23日头版刊发的“国际述评”:《花招还能玩多久》一,笔认为,它是一篇当之无愧的精品报道。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创造的儿童教育”论中指出:“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了小孩子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此,陶先生创造了著名的“即知即传人”的小先生制,毕生倡导施行推广。这不仅在遍地文盲的旧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就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大环境中,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篇受读者欢迎的新闻,首先应体现在文约意深这个方面上,尤其是采写消息,就要给人留下一种“一目了然,简洁明快”之感,因为读者关注它,主要是看信息,这就有别于通讯、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的报道形式。前者重在凸现新闻的主要事实,故而以信息吸引读者;后者重在塑造典型,用生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笔者翻阅《湖北日报》发现,该报每天编发的新闻稿件,几乎篇篇都是同时署名『记者』和『通讯员』的名字,更有甚者,一般单独署名的稿件,多数是『通讯员』的,这种善待通讯员的举措,值得称道。然而,时下有不少报刊,却是采用本位主义的原则,多是偏重于『记者』的稿件而忽视『通讯员』的。有时即便使用人家的,也都是在遇到『稿荒』的情况下,才  相似文献   
18.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说:“无论记事,纂言,其中皆须有表微意在。”这个“表微”指的就是细节。新闻报道中有了细节,整个作品会因之而“活”起来,充满动感,其可信性和可读性得到增强,收到“以一目尽传精神”的效果。记者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生活的细节精心编织进报道中去,以使新闻报道有血有肉,富有生气和特色。人民日报1984年6月19日一版头条消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京参加基层选举》,就因为摒弃了“几根骨头”的习惯写法,加进了较浓的新闻色彩,整个消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生活中“大显身手”的倒爷,如今在新闻圈子里也倒腾起来了。广西贵港市两名“新闻倒爷”,从报上抄袭别人写的新闻,署上自己的名字或写以化名,“倒”到其他报上发表,捞取稿费,影响极坏。其中的一位,看到《广西日报》上刊出“广西赖氨酸厂在南宁建成投产”的消息,抄袭后投到《湖广信息报》。因“倒爷”身处贵县,怕露马脚,抄稿时隐去了建厂地址。编辑编稿时发现五要素残缺,便据稿子投寄处写为“广西赖氨酸厂在贵县建成投产”,结果闹出笑话(见《地市报信息》1989年第10期)。  相似文献   
20.
分鱼     
鱼,鲜蹦活跳的鱼。青鱼,鲤鱼,鲢鱼,鲫鱼……一大堆,一大堆。一条条鳞光闪闪,肥美异常,谁见了都喜欢。围在周围的,是一群拿着筐子,提着篮儿的人。他们将要分配辛勤劳动的收获。大人们的神色无异是喜悦的,一张张嘴巴都成了十五的月亮。哪年收获过这么多的鱼啊?小孩是最喜欢赶热闹的,在大人丛中钻来窜去,拖出几条大青鱼,学着年画上的那个样于,一屁股坐到宽宽的鱼背上,嘴里嘟着,两手还紧紧地抓住鱼鳍……宝龙大叔是养鱼专业组的组长,这次分鱼由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