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1896篇
科学研究   24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61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论课堂教学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教学艺术的三种境界出发,全面探讨课堂教学艺术的本源及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62.
姚玉琴 《江苏教育》2007,(11):39-40
小刘的故事(《江苏教育》2006.12A)可以说是目前教育上的经典案例,已经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一位名校长曾打过这样的比方:谁都想坐在椅子上看球赛,比较舒服。但是现在不管哪所学校都是站着看球赛,谁都不敢先“坐”下来。即使每个人都知道站着看球赛与坐着看是一样效果,谁也不敢轻易坐下来。  相似文献   
63.
本文就笔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心得。一、钻研教材,选择渗透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并不是要每节课都渗透、每个知识点都渗透(那样会显得牵强附会),而是要选择恰当的渗透点。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做人从知耻开始”,就是很好的渗透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尊知耻的道德品质,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下面是我在这一课教学中的几个片段:片段一:在低沉、悲壮的《松花江上》的音乐背景下展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组照片。师:看到这一…  相似文献   
64.
陈玉琴 《甘肃教育》2002,(12):38-38
在生物教学中,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两种相关能力。  相似文献   
65.
高校行政人员是大学生教育和管理服务的重要力量,其职业行为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组织公民行为作为一种超越本职工作的角色外行为,对一个组织的整体效能有至关重要影响作用。本研究试图探究组织公平对高校行政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并验证工作满意度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6.
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一、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清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67.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在认识其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同时,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多数处于教育思想陈旧,教学模式僵化状态。几十年一贯制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传统的不注重因材施教的做法,使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因此,加强对学生创造性培养,造就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观念的革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但旧的观念仍然在相当多的人心中作为常规,并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被延续下来。这种教育观念下培养出的人,继承原有科学技术尚可,用于创新发展则远远不足。为了培养出新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必须在教育方法上进行深入的改革。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流行后,大量信息和舆论铺天盖地而来。准确把握疫情暴发期公众的信息获取行为及特征,分析探索错失焦虑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与科学决策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认知心理学等梳理分析错失焦虑、信息获取行为、无聊倾向及情绪之间的关系,构建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采集957份样本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检验模型,结合访谈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结论]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期,移动新媒体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接收推送分享与主动搜寻行为均衡,信息阅读观看的日均耗费时间较长,呈现高频次短时间隔获取特征。疫情关注度显著正向影响错失焦虑与信息获取行为;无聊倾向与错失焦虑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错失焦虑是信息获取的动机性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错失焦虑较高的个体更容易感染负面情绪;信息获取行为与负面情绪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0.
谢方叔,南宋末大臣,威州(今四川理县东北)人。嘉定十六年进士。那时,正是大宋国日渐衰微,亡国的征兆已日渐显现出来。谢方叔就是在这样的大背影下走上了历史舞台。1251年,宋理宗授予谢方叔"知枢密院事兼参政知事"辅佐赵昀掌管军事机密、边防事务,与宰相同议朝政。接着宋理宗拜谢方叔为左宰相,同时授予枢密院最高长官——枢密使一职,担起了负责大宋军国大事的重任。谢方叔上任后一方面关心庶民百姓,另一方面不断与宦官、内侍作斗争,但最后以彻底失败而告结束,以自己坎坷的一生陪伴南宋王朝走完了最艰难困苦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