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近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上,伦敦会作为最早派遣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英国基督教布道会,致力于采取"社会服务型"传教策略和方式在华开展教育、出版、医疗、慈善等活动长达一个多世纪,不少中国知识分子早年曾就读于伦敦会创办的各类学校,或协助伦敦会传教士在华开展翻译及其他文教活动,王韬、孙中山、许地山即为其中的杰出代表。探讨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伦敦会之间所建立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界从一个重要的侧面了解在近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2.
柏拉图首次提出了“什么是美”的问题,从此拉开了西方二千多年来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史,但是到了海德格尔这里,美的本质这个问题被消解了,也就是说美是自身生成和显现的,美自身以自身作为根据,而不是被另外的东西规定的.西方传统美学的根本特征是理性,现代美学的出发点是存在,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在对传统的反动和超越中大大推动了现代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肖朗 《科学.经济.社会》2012,30(2):123-127,131
胡塞尔奠定了现象学的基础,他力图回到事情本身,但是他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意识范围,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比意识更为本源.海德格尔将现象学解释为显现学,力图摆脱主体性和对象化思维模式,强调事物自身的显现.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立足于“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传统定义,海德格尔早期则将人理解为此在.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想也是走在思想的事情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24.
中国近代教育学会登上历史舞台,既顺应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客观形势,又反映了教育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它构筑了教育专业人员的"学术共同体",搭建了教育学术研讨与交流的主要平台,并藉此集教育家群体之力深入教育学术的研究,从而极大地加速了中国近代教育学术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5.
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1924年燕大新闻学系创设以后,为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和学系自身发展的需求,其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德才兼备的新闻从业人员”到“有创见及改革能力的领袖人才”的转变,在课程设置方面也作了相应调整和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的统一,也推动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6.
17至19世纪上半叶,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浪潮的推动下,一批青年学子远渡重洋,赴欧洲留学。他们 或跟随来华耶稣会士辗转欧洲各国学校,或慕名前往那不勒斯中国学院;或学成归国,或定居异邦,为中外文化教育 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并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27.
在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体系 ,以及他对中国美术教育所做的大量开拓性的工作 ,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乃至美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 ,蔡元培被誉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而西湖国立艺术院 (现名中国美术学院 )的创办 ,正是他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大厦奠定的一块重要基石。1917年 ,当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向教育部提出成立一所专业美术学校 ,教育部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 ,中国第一所以“国立”名义开办的艺术院校———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宣告成立。这就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该校成立以后 ,蔡元培…  相似文献   
28.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所著《德国学校论略》是鸦片战争后比较系统地论述西方近代教育制度的开山之作。它全面地介绍了德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其中以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中轴,然后围这一中轴又分别介绍了各类中等技术学校及高等专门学校。  相似文献   
29.
伴随着世界现代化的趋势及“西学东渐”的潮流,我国近代比较教育始得萌生。本文以晚清美国来华传教士丁韪良的外国教育考察及《西学考略》为个案,着重分析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特色等问题,并力求揭示丁韪良比较教育研究的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3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雷沛鸿以广西省教育厅长的身份创办了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和广西教育研究所两个教育研究机构,它们分别以国民基础教育和国民中学教育为研究主题,组织开展了教育研究与实验、师资培训与辅导、教材编撰与出版等多项工作,促进了教育事业、教育行政与教育学术的良性互动,也体现了雷沛鸿教育行政学术化的理想.上述广西教育研究机构在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可为当前中国地方教育研究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