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幼儿园科研:目的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蔚(博士,原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西雅图分校人类发展系主任,现任上海耀中国际学校研究员):最近,我注意到国内的许多幼儿园普遍都在开展研究工作.但从我了解的情况及接触到的部分幼儿园的课题研究的材料看,我对幼儿园这样做研究感到有些担心.不知这样的研究是从何时开始的?二位对这样的研究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12.
张老师:您好!受《学前教育》杂志“教育诊断”栏目的邀请,和您一起讨论如何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问题。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是在教育实践中贯彻“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原则的一个策略,结合您的案例,我想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  相似文献   
13.
第二阶段:——对应地比较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应是不经计数比较两个集合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前数概念,是幼儿理解和形成数概念的基础。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幼儿主要学习和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解和形成一样多(等量)以及多和少的概念,并从中学习计数的技能。幼儿学习和运用——对应的方法,首先从相关联的物体的对应开始,再逐步过渡到集合元素之间  相似文献   
14.
小班幼儿数学活动操作的物体数是在5以内,幼儿升到中班以后,物体数量要扩充到10。因此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抽象方面的活动时,仍然采用小班所用过的一些基本方式,只是把物体数量改成1~10。这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复习1~5,第二步4~8,第三步6~10。此后中班的数教育重点应放在学习探索10以内自然数的守恒及其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上。介绍中班数的系列活动实例时,活动的基本方式若与小班相同,就只注明活动的名称和改动的地方,新添的活动仍详细介绍。中班的数学活动与小班的相比较,其特点是更多地使用象征物,加强了合作性。  相似文献   
15.
第三阶段:集合之间数量关系的守恒对两个集合之间数量关系的守恒,是幼儿数概念形成的标志。这阶段活动的教育目的是让幼儿学会不受物体排列的空间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特征的干扰,准确地判断出集合间物体数量的多、少或一样多。小班这阶段的活动限制在5以内的数量范围,而且只学习一些比较的基本的活动方式,为幼儿到中班后进行守恒训练打下基础。实例一:《一样大的放一起》目标:幼儿把卡片分成两类,卡片上两个相同图形一样大的放一起,不一样大的放一起。材料:分别在卡片上画两个图形,有的两个图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幼儿园(班)计算教育中还较普遍地存在着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教学形式单一,多样化、游戏性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在教师对幼儿如何学计算缺少必要的足够的研究,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教的问题上。因此,幼儿学习计算,学得不够主动、积极。如何针对幼儿的认识特点,精心设计、组织各种计算教学活动,提高计算教育质量,是广大幼儿教师共同关心和探讨的课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和南京市部分幼儿园的计算教育科研小组对小、中班的计算教育作了两年的专题研究和实验。现将他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归纳成三个专题,分三期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陆老师:您好!如果我们站在教师的角度,无论什么教学活动,我们都需要思考这样四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而教(目标)?教什么(内容)?如何教(教学法)?教得怎样(评价)?这四个问题也正是著名的课程之父泰勒所提出的课程和教学原理的四个基本要素。我反复读了您的这篇文章后,就想用这四个基本问题或叫基本要素作为参照,来讨论幼儿学习规律排序的意义。因为不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很难探索有益于幼儿学习的方法以及做出学习有效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绘画和手工等美术活动以其生动形象,需要多种感官配合的特点,能够活跃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过程,有效促进孩子的视觉、触觉和空间知觉的发展,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那么,家长如何引导三岁前孩子进行美术活动呢?下面简单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经历20年来的改革开放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观念的转变上,“保障每个幼儿生存、发展、游戏、学习的权利”,“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新生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等现代教育观念已深入幼教工作者的人心,但随着幼儿教育探索的深入,特别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了很多困惑,觉得从观念到行为总是有难以克服的“距离”。造成这个“距离”的原因是多重和多样的,这里我仅人管理这个侧面谈点自己的想法,可能是非常片面的。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育话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这不仅指明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性质,而且隐含着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以往,教师在制定计划时往往是将总目标逐级分解成学年、学期、月、周目标,再依据目标寻找教材和设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