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意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意”作为词作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词意表现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意”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的考察。上述三方面,展开了词意之论,使古典词意论在多维面上得到了充实与深化。  相似文献   
52.
“味”成为古典诗论审美范畴有其现实与历史人文的必然性,现实世界本身的丰富性,及审美关系中主体赋予超过客体自性的丰富性。为用“味”概括艺术表现现实的审美层面提供了原发性潜质。言意关系及其极大艺术表现为“味”用于诗论审美提供了表现中介。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审美心理结构与文化思维取向等民族历史文化渊源,则决定了“味”意蕴由生理向精神、审美的演变。  相似文献   
53.
明代诗学批评中的唐宋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诗学唐宋之论是古典诗学批评唐宋之争的过渡环节,它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表现为诗家往往从门户推论,依据自身所持诗歌美学原则对唐宋诗予以辩分,并据此梳理诗歌正变论,这因此展衍了宋元诗学唐宋之争的批评成果,为清代诗学唐宋之争内涵的深化累积了丰富的理论概括养料。  相似文献   
54.
文章探讨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正变论,认为它从以门户论词发展到以具体时代判分正变,从对词体的辩分到立足词作不同审美特征立论,从对南北宋的不同推崇到南北之争同时呈现出一定的消解趋向,清代词学正变批评的理论视野不断拓展,内涵不断充实、升华,最终落足到坚实的审美批评之上  相似文献   
55.
清以降词学批评对南北宋之宗的消解,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清代前期为导引与凸显,清代中期为承衍与拓展,清代后期为充实与深化,民国以降为完善与张扬.清以降词学批评对偏尚南北宋之论予以了不遗余力的消解,将兼融并取南北宋词的主张不断展衍与张扬开来,从一个视点有力地提升了词学批评的层次与水平.  相似文献   
56.
惠洪、黄庭坚年龄差距很大,但缘于惠洪对黄庭坚的倾慕及二人对诗歌的共同爱好,惠、黄交游甚密,唱酬诗作、谈诗论法。惠洪的诗学著作《冷斋夜话》和《天厨禁脔》中称引、诠释黄庭坚论诗之语颇多,二书对黄庭坚诗法理论进行了传引、阐释和总结,成为江西诗派诗歌理论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57.
20世纪90年代,古典文学研究界通过有组织地开展学术活动和个人撰写论文两种形式,对20世纪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古典文学研究予以了多方面的回顾和反思。这有效地导引了新世纪的古典文学研究方向,促进了古典文学研究的科学化、当代化。  相似文献   
58.
宋代周必大罢相之后与杨万里交游甚密,两人互相致词酬唱,创作了大量可供考证的篇章.这些交游之作表现出他在杨万里影响下的诗歌创作论:从创作发生论看,高举“触物感兴”说;从创作效果论看,提倡自然淡雅,超然闲适;从创作过程论看,主张学而悟而非偏重于悟,讲求辞达.  相似文献   
59.
宋诗的创建和批评始终是与唐诗传统紧密相联的。宋诗的创建过程便是唐诗传统的发扬过程,“宋调”的质疑过程便是“唐音”的凸显过程。它们相互交合,成为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60.
中国古代诗韵论的发展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诗韵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即:魏晋南北朝为孕育期,唐代为确立期,宋代为发展期,明代为深化期,清代为完善期;古代诗韵论的特征则主要体现在称名的扩张性、内涵的多样性、阐说的展开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