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从现代奥运礼仪中寻找突破口--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献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现代奥运礼仪定义的界定以及分析现代奥运礼仪与“人文奥运”的关系,得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目标必须从现代奥运礼仪中寻找突破口的结论。论文最后对北京奥运会在现代奥运礼仪上如何突破提出了几点建议:坚持民族性优先、民族性与国际性并存的原则,吉祥物设计采用“美猴王”形象而放弃大熊猫,中国传统旗袍是奥运体育礼仪小姐的最佳着装选择,奥运会会歌的创作可以从“女子十二乐坊”获得灵感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分析角度,对体育公共服务概念的使用进行规范.认为体育公共服务是公共部门为满足社会成员体育公共需要而提供体育公共产品的过程.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均有属于体育公共服务范围的内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产生的时代背景、服务产品以及范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借鉴体育公共服务理念比学习公共服务理论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二沙岛体育公园是公益性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典型,公园因定位准确、理念先进、管理科学等特点,自建成以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关于政府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中的角色、市场化的利弊、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等问题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体育公共服务公众评价现状调查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从期望值和满意度评价2个方面,对广州市体育公共服务评价对象和评价客体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体育公共服务公众评价的期望值与满意度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距离公众期望尚有较大的差距,不同职业(社会阶层)人群在对体育公共服务评价方面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综合公众对体育公共服务8个方面的总体评价,其中公众对群众性体育事业经费投入的期望值最高.  相似文献   
15.
现代奥运礼仪是人们在参与现代奥运会活动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整套表现尊敬、教育和审美意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现代奥运礼仪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时间周期性和空间流动性、参与主体的普遍性和实施环境的限定性、包容八方的开放性和精彩纷呈的民族性以及传承性和变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体育文化圈是当前城市居民全民健身与修心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文献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南宁市1小时体育文化圈构建的实证以及城市体育文化圈构建的理论模式。研究认为:南宁市1小时体育文化圈的内涵包括时空构建、体育项目构建与文化资源构建等;广西城市体育圈的发展模式应注重体育特色与文化品牌、自然布局与科学规划、休闲旅游与体育文化、赛事运作与日常管理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乡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与农民生存环境及体育权益密切相关.通过对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实地考察,发现花都区乡镇体育公共服务呈现出以下特点:管理日趋规范;服务意识日渐增强;领导参与意识与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有直接关联;经济基础仍是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城市化进程中乡镇体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有:体育场馆建设用地已成为大众体育发展新的瓶颈;政策扶持中出现扶强不扶弱现象;农民素质与收入增长未保持同步;外来工成为新的体制外居民;引导和利用社会力量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5年-2008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中所刊载的有关体育类论文选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中所刊载的有关体育类论文的综合水平。建议扩大刊载论文的范围,坚持开放办刊理念有选择地增加外稿,加大组稿力度,提高稿件的质量和水平,加快作者队伍建设,吸引高水平作者和高质量稿件,加强引文规范性。  相似文献   
19.
德育作为学校发展之本,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研究的一大主题.小学德育案例教学研究从确定德育中的阶段小目标、多途径采集德育案例、探索德育案例教学方法、编制与研究相配套的评价设施入手,创出了学校德育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多一份倾听     
交流与展示是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的一个策略。如何开展这一活动,让孩子喜欢它并能主动参与,从而实现习作能力的提高?我想倾听一下孩子们的意见。踏着上课的音乐声,我进了教室。“孩子们,老师在翻阅你们的周记与习作时发现好多同学的文笔真美,而且都恰到好处地用上了许多好词好句。我细细欣赏,感觉真好!可就我一个人看了,真觉得可惜,你们能帮我出个主意,让大家都能欣赏到吗?”听见老师的征询,孩子们马上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起来,很快就有人举手了。“发下来给大家看!”“什么时候发?看不到那么多的!”马上被同学否定了。“每节语文课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