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莫言小说对于人的生命本原的崇拜是与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对人的重新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对血腥、污秽的玩味则体现了八十年代后期文学对于传统关于人性的理想观念的消解。莫言小说的“生命意识”和“审丑意识”充分地体现了新时期文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2.
寻根文学远离了时代政治、经济环境,把目光转向自然和民间,在人与自然、社会的冲突中展现"人"的生命状态,并对影响着中国人的那些古老的价值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总体上看,寻根文学所关注的是体现着一定文化精神的"人",作家们在远离了时代风云的同时,也远离了人的现实生存.因此,寻根文学在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后,逐渐走向消退,让位于更加接近生活中"人"的真实状态的新写实、新现实主义创作.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最根本的一点应在于真实地认识生活中的人。新时期学经过人的本质的重新思考,将人人虚幻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使学对人的认识更加丰富,更加接近生活中的人的本真状态。这种对人的全新认识使中国现实主义创作得到了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文学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到8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对于传统的人性观念、人的生存价值的怀疑,这种对于“人”的重新认识对9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写实小说、王朔现象、《废都》现象的内在实质都在于放弃了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突出了人的生存本身的意义,这种强调生存本身的意义的态度在沉溺于人的感性生命之中的“身体写作”中得到了同样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最根本的一点应在于真实地认识生活中的人。新时期文学经过对人的本质的重新思考,将人从虚幻的理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使文学对人的认识更加丰富,更加接近生活中的人的本真状态。这种对人的全新认识使中国现实主义创作得到了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六朝书画"风骨论"是在魏晋以来强调文学、艺术作为作家"情性"的外化并因此可以成为其生命价值的体现的文化环境中得以确立的。在这一时期,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加强,对于书画、文学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功用价值方面,"风神骨气"被移用到书画评论领域而成为了人们对于书画创作的一般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朔小说的魅力在于它以“陌生化”的手法帮助读者摆脱“习惯”认识的控制,恢复对世界的初原感受。在创作中,他除了直陈真相,摒弃“习惯”观念对于人们认识的遮蔽之外,还大量运用反讽,在对假相与真实之间的矛盾的展示中,表现出了对世界的复杂性和观念的相对性的认识。“消解”是王朔小说的本质精神所在,而这种“消解”是以对世界的复杂性和观念的相对性的认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