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之下,本文对专业取向的学校教研制度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改进与完善它进行了探讨;对教研组与年级组的矛盾进行了呈现;对教研组活动中如何体现专业领导作风和怎样注入反思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提倡在阅读中要“整体感知”,但也不能过分追求,从而忽视语文基础训练,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为此,本文首先从认识论、教学论和有效性角度提出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整体感知的必要性,简述了整体感知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表征,着重论述了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性阅读的实施范式。  相似文献   
13.
一、显象得意的诠释 显象得意内隐了三个相关联的概念:一是显象。即彰显意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彩色画面,显现或还原出作品所营造的意象或意境。它是一种教学行为。二是得意。即获取意义,透过文字符号获得其内隐的涵义。感受、领悟作品抒发的情感、负载的思想意蕴,它是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社会中,建构个体知识体系是教师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帮助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会对个体知识体系的管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习性。这种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不能完全依靠学生主体自发的活动,而要靠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和培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不同层次、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多途径地把握或创造时机,合理、成功地运用"激疑"和"设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教师实践性课程的学习活动范式不同于学习活动方法,必须关注学习者和课程设计的适切性。作为校本培训的行动学习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的基本范式,具有三个流程、两个反思、三个要素、多种活动方式。在教师实践性课程的活动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理念与行动、集中与分散、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茹红忠 《教育文汇》2013,(24):27-28
摘要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从本质上说一种课程研发。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研发者。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明确课程不仅仅是教材,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中,要反思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策略。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理念;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课堂质疑一般特指学生就个体所发现、所感觉、所关注的疑难,向教师(也包括班集体)提出问题。质疑行为中的教师与传统的问答行为中的教师,在行动角色的位序上恰好相反:质疑是生→师(生)→生的顺序。而传统问答是师→生→师(生)的顺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教学均衡的提出来自于对失衡的教学现状的忧虑,因此,对学校系统内部教学失衡现象的考察是研究的起点.如果说外延性的教育失衡是物质层面的条件性失衡,那么内涵型的教学失衡则是人这个主体层面的实践性失衡.教学失衡的基本表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分配、教学实践的追求、教学主体的行为、教学组织形式四个方面,它们构成了失衡的教学世界.  相似文献   
20.
体验感悟: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感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的着力点,也将成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新的增长点。本文对其内涵的认识作了进一步深化,对新课标提出这一建议的缘由进行了深层的追问,对具体操作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寻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