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般说来,每所中小学都设有教研组。这种教研组,既是基本的教学单位,也是基本的科研单位。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是各级各类学校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教研组要有一股凝聚力凝聚力的有无,是一个教研组战斗力强弱的标志。只有团结的组,才有可能完成教学和科研的任  相似文献   
42.
莫健骑 《山东教育》2012,(Z3):23-25
初春的一天,幼儿园从卫生保健角度考虑,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棵烫过的大蒜苗。在吃的时候,一组小朋友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张超说:"大蒜太辣了,我不吃。"  相似文献   
43.
古语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见自古以来学习都是一件艰苦的事。当今社会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业负担太重,而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为此教育专家一再呼吁"减负,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减负"并不完全是减少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从而好学、乐学。以下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4.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立体思维”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教给学生“立体思维”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有些学生思考问题习惯于单向性思维,甚至在“此路不通”时,还在那里钻死胡同,不善于另辟蹊径。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改变思维  相似文献   
45.
46.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所作的精心的巧妙的安排。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教学设计客观上受到语文教育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和教育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观上,它又融合了教师的个人作  相似文献   
47.
《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一篇文章,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语文教学既要讲清文章的“理”,也要讲出文章的“情”。可后者常常被我们忽略。目前,中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不感兴趣,写起作文来也是干巴巴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没有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而自己写作时,又缺乏感情。要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  相似文献   
48.
中学语文课的词语教学,应着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浅显之词,精心点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49.
农村学生害怕写作文,这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心理障碍。产生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我们以为有以下三点:(1)片面强调“多写、多练”有不少语文教师受“多写、多练”口号的影响,从熟能生巧的观念出发,想通过强制性的多练,来提高写作水平。于是乎,课外作,大、小作,随笔、周记、日记、观察笔记、读后感似倾盆大雨,一齐落到学生头上。这种所谓大运动量的训练,对于优  相似文献   
50.
作为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感觉到:课堂教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必将还是一种主要的教学形式。那么,结合新时代的形势特点,对照“三个面向”的教学要求,引进整体论、系统论的思想,我们可以演绎出现代课堂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把一堂课看作是一个整体,大概没有人否认。这个整体离不开教材、教师和教学对象三方面的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一方面能驾驭教材;一方面能了解学生。不考虑教材本身的整体性,强加其思想和知识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