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传统理想向现代转化的方式决定着现代化的制度选择和未来走向,传统大同思想中的民生取向使中国人不易认同资本主义,因而出现了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民生作为现代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不仅体现着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而且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超越市场理性,追寻现代性对人的意义,把民生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地联系起来,从传统与现代、理想与价值、分化与整合的统一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艾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2.
新民主主义建设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总结出的重要理论成果 ,它们都提出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问题。但是 ,初级阶段论不是对新民主主义建设论的简单回归 ,而是对它的超越。因为 ,初级阶段论是建立在现代社会主义观念上的 ,是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正确把握 ,是以现代市场经济为背景和目标的。因此 ,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在西方文明冲击下,墨学在中国近代复兴并出现以墨家理想附会社会主义现象.这既反映了传统批判中以西学激活传统的要求,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墨家理想虽有乌托邦色彩,但又追求社会平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使国人从世界趋势上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必然性,从社会化大生产认识社会主义必然性,实现了社会主义范式转变,标志了墨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