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明刊元杂剧《西厢记》至少有六十种以上,但是由于这些刊本刊印的数量都不是很多,而且均自诩为最可靠的“元本”“古本”,而贬低其他刊本,认为是伪托的“赝本”,只有龙洞山农、王骥德两人曾推崇金白屿、顾玄纬、徐士范三种不同的刊本,此为罕见的例证。  相似文献   
32.
文章对鲁迅1924年间到西安讲学时,曾经五次观看秦腔的史实作了梳理,尤其是第五次观剧时的具体史实作了考证。这对中国戏剧史和鲁迅研究,在资料上都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33.
十多年来,吴秀明先生在杭州大学中文系执教当代文学的同时,以研究历史文学为专题,先后完成了《在历史与小说之间》、《历史文学论》、《历史的诗学》与《历史文学真实论》(即《真实的构造》)四部材料丰富、分析精辟的专著,对这一专题作出了令人瞩目的重大贡献。 我之所以这样说,决不仅仅指他的巨大的工作量,更主要的是指他的历史文学研究工作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现在试以《历史文学真实论》为例,谈一谈我的感受。  相似文献   
34.
关于“元曲四大家”的说法,自明代以来就聚讼纷纭。本文从元代“乐府”一词的含义、杂剧与小令套数内容上的差别、“忽听一声猛惊”是出自小令还是杂剧,以及元代散曲大家创作成就比较四个方面讨论了“四大家”问题,认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的“关郑白马”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35.
孙楷第先生1933年为黎锦熙辑校的《雍熙乐府》本《西厢记》所写的序言,是《西厢记》版本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但该文对明万历年向刊刻的王骥德校注本却全盘否定,是不公正的。在现存的六十多种《西厢记》版本中,王本是最早的汇校本之一,其文献价值不容否定。  相似文献   
36.
一关汉卿《单刀会》确是元人杂剧中罕见的杰作,其结构之奇妙,古典名剧固多,相近者则绝无。对关羽之豪迈气概作了有力的烘托和多方面的铺垫,所以六七百年以来盛演不衰。全剧最重要之场次实为第四折,亦称《刀会》,与第三折同时演出则称《刀会·训子》,其第一、第二两折,现已极少演出。《刀会》关羽所唱诸曲,均能显示关汉卿深  相似文献   
37.
一 中央电视台不久前在播放根据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金粉世家>,收视率还是不错的.我不禁又想起小说的原作者张恨水来了,这位"言情小说"作家写了大量小说,其中<啼笑姻缘>影响尤其深远,被拍过电影,后来又被各剧种改编成舞台剧而广泛上演.但是,他的一生却相当清贫.  相似文献   
38.
一 20世纪的30年代、40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群"东北作家",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四运动的爆发,同时也宣告了中国新文学的诞生.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之内,题材以反映城市(都市)的工人、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生活为主,也有写乡镇或农村的农民、流氓无产阶级、中小地主生活的.  相似文献   
39.
关、马、郑、白 ,世称元曲四大家 ,可谓约定俗成 ,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历来评论家对郑德辉不无微词 ,对马致远则均甚重视 ,而且有相当高的评价。建国以来 ,有关四大家的论著 ,关汉卿最多 ,其次即推马致远 ,尤其对其剧曲《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评价之高较明、清两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种情况之下 ,却没有人编校一本《马致远全集》 ,确是难以想像的。这样 ,对于马致远的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自然很不利。傅丽英、马恒君的《马致远全集校注》2 0 0 2年 1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 ,填补了早就应该填补的空白 ,我为之十分高兴。校…  相似文献   
40.
一也许是由于欧美的比较文学、比较戏剧的影响,近年来戏剧界对于《西厢记》和《牡丹亭》进行过一些比较的研究。《汤显祖年谱》作者徐朔方先生对于崔莺莺和杜丽娘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发表过意见。在江西,汤显祖故乡抚州临川,邹自振同志有《从崔莺莺到杜丽娘》的论文。稍后,日本在我国复旦大学的高级进修生熊谷祜子也于一九八二年写了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