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孤岛文学在现代研究方面几乎是一个空白点。对此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方面的著作都有一个相似的框架结构。试以建国初期1955年作家出版社所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为例,作者叶丁易曾在国内各大学讲授这门课程,后来还到莫斯科大学去讲这门课,他的著作影响颇广。这本书的第十章为《抗战文学作品》,第一、二、三节是谈的国民党统治区,也就是所谓大后方,包括重庆桂林等大城市在内的文学创作活动。第四节为《陕甘宁边区和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学活动》,孤岛文  相似文献   
42.
“王思任评本《西厢记》”疑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不少曲学论著在提及《西厢记》版本时都提到有一种“王思任评本”,但论者又都从未见过这一评本。本文以为,所谓“王思任评本”并不存在,王思任尝为《三先生合评本北西厢》(集汤显祖、李贽、徐渭三人评语之本)作过一篇短序,因此书流传不广,后人以讹传讹,王思任“作序”本竟成为王思任“评本”了。  相似文献   
43.
汤显祖《牡丹亭》中“袅晴丝“较为费解,夏写时教授力主此丝为柳丝,但所持论点缺乏说服力。“袅晴丝”者,晴空中游丝作“袅袅”状,极为纤细。既是吹来,绝非柳丝。而且柳丝,无论天睛、下雨均长在柳树上,又何必晴天才能看见?空中游丝,当属昆虫所吐丝缕,以蜘蛛丝为主。汤显祖之“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源自宋代叶梦得的[虞美人]可能性极大,与杜甫《春日江村》无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44.
《西厢记》的故事情节都在普救寺中展开,因此这一爱情题材的喜剧中不仅有法本,法聪,惠明等和尚出现,而且第一本第四折《斋坛闹会》)是专门写做法事的场面,写了和尚的群体,我们不难发现,王实甫对他们基本上是采取嘲弄的态度。  相似文献   
45.
元人杂剧《西厢记》渊源于唐代元稹的小院《会真记》,却并非直接从《会真记》改编,而经过了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这个中间体。也就是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已经有了两次丰富发展和改动,主题思想也随之变化。我们先看张生、莺莺相遇于蒲东普救寺的时序是如何演变的。《会真记》“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后来孙飞虎要抢莺莺为压寨夫人,赖张生驰书白马将军求救,  相似文献   
46.
关于魏良辅与昆山腔的关系,我曾写过《谈〈南词引正〉中的几个问题》(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九日《文汇报》)、《昆山腔发展史的再探索》(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上海戏剧》第三十九期)、《魏良辅之生平和昆腔的发展》(一九七八年三月《戏剧艺术》第一期)三篇文章,所接触的面比较广,钱南扬、项笃璜等同志曾先后写文和我商榷。现在我把最近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的要点谈一谈,也许对问题的深入有所裨益吧!  相似文献   
47.
一、引言 中国学术界对《西厢记》的研究,无论就文艺学或文献学而言,今天已经有了较多的成果。应该说,五四以来许多前辈在这两方面都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郭沫若的研究重点在文艺学,可惜后来没有继续深入。郑振铎、赵景  相似文献   
48.
当我回顾五四以来的历史小说作品时,使我感到十分惊奇的是,这六十年中,作家所选取的题材固然相当广泛,但是也相对的比较集中,譬如说大禹治水、司马迁著《史记》、杨贵妃之死等等就被许多作家一而再、再而三地选用而写成短篇小说。原因何在呢?我曾经思考过。历史小说则自有其特点,作者大多是根据历史记载中事件和人物的原型进行创作的,而  相似文献   
49.
何谓元曲?似乎是一个常识问题。当然包括了剧曲与散曲这两个组成部分。这是从理论上而言。在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臧晋叔的《元曲选》,选了剧曲一百种,而未选散曲。另一方面,梁乙真编著《元明散曲小史》,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均于书名中标明“散曲”二字。因此,可以认为自明迄今,元曲云云兼指剧曲与散曲,有时专指剧曲,而极少专指散曲。  相似文献   
50.
明刊元杂剧《西厢记》至少有六十种以上,但是由于这些刊本刊印的数量都不是很多,而且均自诩为最可靠的“元本”“古本”,而贬低其他刊本,认为是伪托的“赝本”,只有龙洞山农、王骥德两人曾推崇金白屿、顾玄纬、徐士范三种不同的刊本,此为罕见的例证。 凌濛初刻本的问世大致在明代天启年间,下距明代之亡大约是二十年左右。在众多明刊本之中,凌刻是唯一的完全按照一本四折的结构、每一本均有题目、正名四句的版本,并以第四句名题。按凌濛初刻本之体例,剧有五本,称《西剧五剧》。 诚然《西厢记》是“天下夺魁”的名剧,但是藏晋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