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一、正确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平面内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二、准确理解一个对应坐标平面内的所有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就是说 :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可以用惟一一对有序实数表示 ,反之 ,任意一对有序实数表示坐标平面内惟一一个点 .三、掌握点的坐标图 1表示点的有序实数对 (x ,y)叫做点的坐标 ,其中x叫做横坐标 ,y叫做纵坐标 ,这对有序实数的前后位置不能颠倒 .若点P的坐标为 (x ,y) ,则点P到x轴的距离…  相似文献   
32.
如果a/b=c/d=…=m/n(b d … n≠0),那么(a c … m)/(b d … n)=a/b=…=m/n.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等比性质,它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证明该性质所采用的等值设参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在应用等比性质解题时,要注意性质成立的条件和性质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3.
用消元法(代入消元、加减消元)解二元(或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于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较明确,同学们不难掌握.但在具体解题时,不一定都要严格遵循固定模式,而应根据题目的结构特点,灵活运用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34.
“是否存在”型问题是探索性问题的重点 ,也是近年中考命题的热点 .这类问题的覆盖面广 ,综合性强 ,能力要求高 ,需解题者根据题设条件和有关特征 ,对“是否存在”做出准确判定和正确推理 .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假设存在———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合理或矛盾 .合理则结论存在 ,矛盾则结论不存在 .现以近年典型中考题为例说明如下 .例 1 已知直线 y =kx -4(k >0 )与x轴和 y轴分别交于A、C两点 ;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y =ax2 +bx +c过A、C两点 ,且与x轴交于另一点B .(1 )如果A、B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AO、BO满足…  相似文献   
35.
统计的初步知识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现实生活和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中考命题中的地位也逐年提高 .那么 ,怎样才能学好本章内容呢 ?一、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是《统计初步》中的四个基本概念 .其中总体、个体、样本都是指考察对象的某种数量指标 (如身高、体重、质量、寿命、成绩等 ) ,总体是一个确定的数字集合 ,而样本是一个变化的量 ,即一个总体可以有多个样本 ;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没有单位 .例 1 为了了解某市初三毕业生升学考试数学成绩的状况 ,从参考学生中抽取了…  相似文献   
36.
{姗篡撰辈选攘题羹每鬓鬓颖鬓窦窦鑫鬓馨萝鬓美豪 1.如果水位下降Zm记作一Zm,那么水位上升3m记作(A .1 m B.5 m C.3 m D.一sm2.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_。子_、。~,,、。、_,。~,,、子_.,.~{2、2子_22A.乙不目j b.又一乙夕一不目一乙一七.一弋一乙夕不引}一乙IU·}下-】个目二二 、j了j3.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一定是(A.正数B.一个正数一个负数C.负数D.至少有一个是正数4.{一工{x {Z) 1、{1\{1、一一一、,,一万!狱一万!狱一万)川衣不刀、A.4‘}一厄 fl、4_/1俨__.‘,___B.}一=-}C.一}-二】11.以七者卜刁…  相似文献   
37.
用消元法(代入消元、加减消元)解二元(或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于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较明确,同学们不难掌握,但在具体解题时,不一定都要严格遵循固定模式,而应根据题目的结构特点,灵活运用解题技巧,合理安排解题步骤,以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下面举几例说  相似文献   
38.
有些一元一次方程,不能按照常规解法求解,需要抓住方程的结构特点,灵活应用变形方法和技巧,常用的变形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9.
蒋福 《中学生数理化》2005,(1):15-16,21
一、利用一次函数的定义求 例1 已知函数y=(m-2)x^2m 3-(3-m)是一次函数,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知自变量x的指数为1,可得关于m的方程,从而求出m的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