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1篇
教育   4350篇
科学研究   599篇
各国文化   52篇
体育   312篇
综合类   163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78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6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4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今年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30周年。回顾30年前这场大讨论,我们发现当年《人民日报》为配合这场大讨论,还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民主与法制宣传。纵观党报历史,民主与法制的宣传为数不少。但是,1978年以《人民日报》为主的民主与法制的宣传,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正是通过这场宣传,打破领袖迷信,使领袖由神变人;正是通过这场宣传,动员广大民众,对大讨  相似文献   
52.
媒体对司法的监督,有利于实现阳光下的审判,推动司法进步;如果媒体监督不当,又会对司法独立造成负面影响,造成两者之间的冲突。在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要以促进司法公正为契合点,建立新闻媒体对司法监督的相应制度,从而使得媒体对司法权的监督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53.
民生新闻是近几年学者提出的理论名词,它是在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期,新闻内涵、形态必然经历嬗变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这种转变体现在新闻正从国内外消息转向本乡本土,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每天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从严肃的政治转向与衣食住行的有关经济,从专题讨论转向生动人物的报道。虽然民生新闻的孕育和生成是以平面媒体一报纸为依托,特别是都市报,但真正把民生新闻推向高峰的是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理念生成其标志是以央视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作为理念的《东方时空》,而《南京零距离》则掀起了新一轮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54.
新闻是一种叙事文体,是现代人类用以记载最重要经历和事件的方式。不过,现今的新闻似乎渐渐悖离了叙事的本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拉克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森斯特,在联合出版的《极速》一书中就“抱怨”新闻报道的“事实”太少,认为媒体空间被大量的“评论、聊天、猜测、意见、争论”所占据。他们在分析了美国“克林顿绯闻”的报道后发现,有41%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而是分析和意见。庆幸的是,这一状况已经引起了新闻传播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播研究者开始注意到“新闻与说故事”的关联性,并把新闻直接描述为具有叙事…  相似文献   
55.
傅俊  蔡文杰 《图书馆学刊》2006,28(6):138-139
图书馆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知识的有效利用。对办公自动化的新发展、知识管理的新应用、图书馆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合理性、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内容、特点五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6.
一、读图时代:视觉文化的“狂欢”每一个敏于文化风向变化的人,都可以切身体会到,我们正处于一个由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转型时期。图像在不断地挤占、征服甚或凌越文字,视觉文化或图像文化已逐渐成为现代文化的主导形态。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认为的:“目前  相似文献   
57.
蔡东岳 《新闻导刊》2006,(3):F0003-F0003
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在原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多年来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率先发展、创新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原全村380户,1520人,0.96平方公里。2001年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一分五统”,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现土地面积已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增至3万多人。2005年,全村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人均年收入10多万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100万元。  相似文献   
58.
信息时代图书馆采编观念有了转变,传统采编工作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应对新形势下采编工作进行变革,更好地完成业务工作,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9.
在步人大众传播解体的时代,小众化和窄播成为媒介传播的主流。传播者由大众时代的“强势地位”——控制信息源正在弱化,媒介由通道的控制,进入终端资源的争夺,受众由被动接受“推出(push)”信息的模式过渡到主动“拉出(pull)”信息的模式。互联网具有“小众化”特点——终端资源可以扩大某一地区的影响力,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这一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地方门户网的建设中,新闻往往是第一位的,新闻做的好坏关系到地方门户网的可信度、美誉度以及开拓力。  相似文献   
60.
“受者中心论”负面效应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者中心”论到“受者中心”论是传播理论的发展,它提升了受众的传播地位,消解了传者的独霸,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但物极必反,“受众中心论”的理论在商业化背景中正被演变为“受众决定论”,其表现特征是:媒介追逐着受众,迎合受众,讨好受众,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媒介社会责任和功能的衰减,媒介主体意识的弱化,媒介内容的泛化和庸俗,品位与格调的低下等负面消极影响的连锁反应。媒介应正确处理好两个效益的关系,在坚持“社会效益”,发挥其社会责任和功能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满足受众需求,从而实现媒介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