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薛法根 《教师博览》2014,(11):12-12
对时尚的教育口号,我常常保持一种本能的警惕,比如“不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这句耳熟能详的励志语。“教书匠”是对“教师”的贬称,或者说谑称。“匠”者,本意是“木工也”。自古以来,百工皆称“工”,称“匠”。有手艺的匠人,往往凭借一身的技艺,受人尊敬,让人羡慕,从“能工巧匠、独具匠心”这些词汇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2.
最好的鞋子不是那双价格最贵的,也不是那双款式最时尚的,而是那双穿着最合脚的。同理,最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感觉最好的,而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为最好的。这是教育的常识,但却往往被我们过于“功利”的眼睛所忽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常常好心做了“坏事”。  相似文献   
23.
宁静之美     
观摩了无数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公开课,我们常常惊叹课堂上对话的生动、朗读的美妙、智慧的芬芳……而很少去思考其中隐含的教学真谛。在一位名师让学生静心思考,用笔写下阅读感受的十多分钟的时间里,我们的听课教师便议论纷纷,似乎这时候没有什么可听的,更不会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名师的巡视点拨,直到交流的时候,才又被学生精彩的发言所吸引。殊不知,精彩就蕴藏在发言之前的静心阅读里,教学艺术就蕴藏在教师看似不经意的巡视里。这十多分钟的宁静,恰恰是课堂最真、最美、最精彩的时候。宁静是真,是除却浮华之后的质朴与本真。阅读需要…  相似文献   
24.
事实上,我们缺的不是作文教学的思想与理念,少的是破解作文教学难题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好的教育是用50个办法教育1个孩子;坏的教育是用1个办法教育50个孩子。同样,好的作文教学应该拥有足够多的方法与策略,以积极有效地应对层出不穷、各色各样的问题。否则,  相似文献   
25.
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绸文化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主要资源。学校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加强了课程建构,开创了教学模式,调整了评价方式,实现了丝绸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课程结构优化、师生课程能力提升的潜化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薛法根 《江苏教育》2008,(13):89-90
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幸”:出生时有个好母亲,上学时有个好老师,工作时有个好领导。在成长的道路上,能遇到庄杏珍老师,是我最大的幸运。庄老师曾经三次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参加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与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一起研究,对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见解独到。用她的话说那真是“爱也难,不爱更难”!由是,她以自己严格的爱,纯粹了我的课品,引领我走上了语文教学的正道。  相似文献   
28.
最近,市妇联组织开展“春蕾女童助学行动”,学校要协助做好情况调查、登记申报等相关的工作。我是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们班的这项工作就由我承担了。我接手这个班已一年多,学生的情况算是比较了解的,想来想去,班上只有红儿符合申报条件。这孩子家境较为贫困,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是聋哑人,又体弱多病,她家还有年迈的爷爷和年幼的弟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9.
(刘伯承)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必须着力两个转化:一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直面文本,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想象,将语言文字转化为个性化的感性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透过形象感悟到背后隐含的思想、精神、品质,受到精神的陶冶;二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言语材料,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运用课文中精美的语言,在情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材料,从而促进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由此,阅读教学理应以语言文字的学习、实践为主线,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教学…  相似文献   
30.
师:哪些同学已经在课前读过这个故事了? 生:我读过两遍课文。师:你真是一个自觉的孩子。生:我读过5遍课文,并且将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都查了字典。师:你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最可贵的是养成了查阅字典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