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道德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底线,也是构建和谐农村文化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传统的道德基础不断受到冲击,农村道德教育的机制缺失,彰显农村道德建设的迫切性。因此,必须以弘扬孝、悌、廉、耻等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努力营造农村良好的道德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农村道德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等国情观的基理内容,认为毛泽东的国情观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错误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群关系中存在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加强当前农村党群关系研究对于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务实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加强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中,在总结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指出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后,其根本任务是领导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列宁还系统地论述了发展生产力的各项措施。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基本思想不仅对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对于世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 ,中国社会前途面临着改良与革命的抉择。改良与革命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相似的思想根源 ,经过维新立宪与社会革命两种主张的斗争 ,在社会变革的推动下 ,立宪改良派逐步转化到革命阵营 ,中国最终选择了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