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传统体育观念与道家思想之间存有诸多契合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注重整体健康、强调身心共练和养生,讲究阴阳辨证,追求和谐,尚美等观念都是在融摄道家思想智慧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许红霞 《文教资料》2010,(18):46-47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著其目者四千余家,得其集者八百余家",实为著录中国古代妇女著述的集大成之作。然大醇小疵,偶有遗漏。兹据地方志及诗文总集等检索得二十余种清人著述,可补《历代妇女著作考》之缺。  相似文献   
1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三代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深刻地认识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从而探索出了一条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重视现代化中国特色建设道路的世界性,从而引领中华民族昂首迈向全面复兴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的百花苑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这就是诗僧,他们所创作的诗歌称为僧诗。“诗僧”一词的出现,据学者考证,以唐皎然的《酬别襄阳诗僧少微》一诗为最早。但僧人写诗,却是自东晋时就开始了。此后历代诗僧辈出,其所作诗歌数量也越来越多,诗歌的内容和题材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独立自主原则为基本立足点、以国家利益的有效维护为前提、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现代化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不仅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营养,借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而且融注着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不平凡的领袖魅力。邓小平的现代化国际战略思想及其实践,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艰难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战略构想。其思想内容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理论预设、从武装斗争到和平改造的路径选择、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构想等等。毛泽东这一构想的巨大成功,及其为中国社会发展而孜孜以求的可贵探索精神,无疑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正>转型期中国县域农村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变迁问题,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的课题。伴随着1980年代以来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知识界对于当代中国农村政治与社会的研究似乎就未曾间断。除去那些过多侧  相似文献   
18.
许红霞 《课外阅读》2011,(7):279-279
多年来,在语文教学领域,“大语文”的理念已成为同仁的共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延伸语文教学内涵,使“大语文”真正落到实处,并确实成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支点,各地都有很多有益的探索,可谓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本人在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近二十年里,从一点一滴的课堂渗透,到有意大块引入对乡土语文资源的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真切感到乡土语文资源,这朵绽放在身边的乡土之花,确确实实使孩子们在文化层面,对乡土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感情,也使其写作水平等语文综合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失为一次有益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9.
<正>广义的文言文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以文言体裁编写的多种文体,例如:词曲、诗歌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文言小说佳作、古代经典诗词以及戏曲名篇。此外在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部分,还收录了《论语》和《孟子》选读等古典文学佳作。文言文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文言文课文内容构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进行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对于顺利高效的开展高  相似文献   
20.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殖民统治不仅使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动荡和混乱,同时给东北各阶层民众的社会心理带来了更深层次的伤害.使其社会心理由最初的对民族国家的"忧患意识"向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核的"抗日心态"转变,同时这种转变也是促成东北抗日救亡高潮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