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主要是以审美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为主体建构起来的,包括对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多方面的民族精神思考和人文人性探寻。他从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方面进行审视,所呈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和家庭"和谐"的文化追寻。而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还包括他的"和谐"文学观和在文学创作上所追求的"新旧合璧"、雅俗和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论韦丛芜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韦丛芜曾以大量的翻译和一定数量的创作,引起了人们的注目.从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八年,他陆续写了一些新诗。据他自己讲,二○年到二二年写的诗,已遗失。故留给我们的只有两本诗集《君山》和《冰块》. 鲁迅先生在《忆韦素园君》中说:“未名社……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花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君山》写于一九二三至一九二五年,于一九二六年一月在《莽原》半月刊上连载,一九二七年三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冰块》出版于一九二九年四月,收杂诗十二首,其影响虽不及《君山》,但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前深切,形式和技巧皆有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屈原》和《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双璧,双璧生辉,光照中外剧坛.它们在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结构形式、语言艺术等方面,为后代戏剧创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典范式.从历史与现实、情感与人物、结构与冲突等方面,比较论析《茶馆》和《屈原》之戏剧美学特征,揭示这两部戏剧经典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16.
鲁迅小说《补天》,将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引进创作领域,用以解释“人的创造”,其艺术想象基本上是按“力必多”(本我)的转移、升华进行的。但他写到中途停了笔,由于受到现实主义的冲击,改变了用弗氏学说解释“人的创造”的“原意”,把笔锋转向讽刺“含泪的批评家”,即封建的道学家。鲁迅既以积极浪漫主义方法写出了他“为人生”的见解,又融进了现实主义的色调,使《补天》成了既象又不完全象心  相似文献   
17.
在池莲子的诗河中,时时流淌着诗人的身份认同、民族情感;时时流淌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追寻;时时流淌着诗人对大地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莲子的诗具有意境美、哲理性,似一条从莱茵河到东海岸的通天的诗美之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蒙以小说创作实践为基础,建立了他所独有的小说理论体系,这种小说理论又在作家新生的创作经验和小说理念的不断注入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从而逐步具有了鲜明的创新性、时代性,实现了理论与创作之间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世纪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海内外对华文文学尤其是华文诗歌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为了加强中国文学研究界与世界文学、文化的联系,开创21世纪世界华文诗歌研究的新局面,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韵文学会共同主办的"2001'国际华文诗歌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8日至22日在美丽的江城芜湖召开.来自海内外的4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新的学术视域,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深入研讨世界华文诗歌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皖西大别山区民歌呈现的多是七言五句的特殊形态,这些五句子民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一种文化象征,既表现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也蕴含着多元的文化认同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