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4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赖晨 《湖北档案》2012,(4):41-42
甲午战争期间,清军的战地救护工作存在严重问题。一方面,医疗救护资源严重匮乏,现代化医院规模小,医护人员少,远远不能满足战时救护的需要。"东北军事当局没有向伤员提供任何可行的应急措施,既无战地医疗队,也无军医。"  相似文献   
32.
赖晨 《教师博览》2013,(1):50-51
<正>"1924年兄弟决裂后,鲁迅花了不到1000元(约今11万元)买下阜成门内西三条的一套四合院。它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南房三间是会客室兼藏书室;院内东西各一间厢房;北屋三间,北面接出去一小间8平方米的平顶屋子,是被鲁迅称之为‘老虎尾巴’的卧室兼书房。"民国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如何呢?抗战之前,从1912年到  相似文献   
33.
赖晨 《档案天地》2013,(9):36-40
日本著名的作家石川达三(1905—1985)曾是日本《中央公论》的特派记者,被派往南京采访。他1938年1月8日到达南京,直到1月15日离开。他回到日本后,在1938年2月1日至10日,用约10天的时间,写出了反映南京战事的著名的纪实小说《活着的士兵》。作品一开头就展现了一幅骇人听闻的情景:随军僧片山玄澄,一手拿着佛珠,一手用军用铁锹一连砍死几十个已经放下武器并失去抵抗力的中国战俘。那么,随军僧是什么来历?他们在战争中执行什么任务?  相似文献   
34.
赖晨 《湖北档案》2013,(1):45-47
1913年2月,沈之岳出生于浙江省仙居县下阁乡西陆村。他家境殷实,从浙江临海市回浦中学毕业后,入杭州"浙江警官学校"学习特工,成为军统特务,并加入国民党。1932年,经特务头子叶翔之介绍,进入戴笠的军统组织——军委会特务处。期间,他以李国栋之名,在上海加入中共外围地下组织光明读书社,  相似文献   
35.
1942年4月19日,在缅甸仁安羌小镇发生了一场恶战,1000多中国官兵与日寇两个联队3000多人进行殊死激战,我军伤亡522人(牺牲204名,负伤318名),但敌人的损失更为惨重,击毙日寇中队长吉柳仲次以下的官兵1200多人,挽救了7000多名英国官兵的生命,解救了被日军俘虏去的英军、美国传教士、外国教师和世界各国驻缅甸的新闻记者、妇女500多人.此役是"二战"中以少胜多、最著名、最典型的案例,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英国人将仁安羌之战比作第二个敦克尔刻大撤退.从此孙立人的新38师的战斗实力第一次被盟军高层指挥官所认识.  相似文献   
36.
习仲勋、彭德怀两人均英雄一世,坎坷一生习仲勋与彭德怀曾在西北一起浴血奋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建国后,两人政见一致,遭遇相同.习仲勋一直深深地怀念和敬重彭德怀,给予他高度的评价. 与彭总西征 1936年,中央红军在西北形势严峻:蒋介石趁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回师陕北未来得及休整补给之机,即调嫡系胡宗南部、陕北地方军、宁夏"二马"(马鸿逵、马鸿宾)、张学良的东北军、阎锡山的晋军共154个团25万人,围攻陕甘边区.  相似文献   
37.
赖晨 《档案时空》2012,(9):20-24
2010年10月14日,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烈士陵园,69岁的陶斯亮风尘仆仆地从北京赶来,为一位老人立下一块"恩重如山"的碑,并发表了深情讲话,讲话中缅怀了她和这位老人60多年的情缘,给予他高度的评价。那么,这位老人是谁?他和陶斯亮之间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38.
赖晨 《文化交流》2013,(4):61-64
今年是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巨碑大旗式的典范人物钱三强(1913—1992)的百年诞辰纪念。  相似文献   
39.
进军钨矿区 1929年1月14日,朱毛红军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求发展.沿途只见矿井星罗棋布,钨砂晶莹闪烁,红军官兵眼界大开,为之欢呼喝彩.朱德赞不绝口:“‘特矿之首’果不其然,‘世界钨都’名不虚传.”毛泽东感慨地说:“如果能获得赣南钨矿资源,何愁我军给养没有着落,何愁苏维埃革命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40.
赖晨 《档案时空》2012,(7):22-25
张含光(1884—1975),女,辽宁铁岭人,十月革命时期苏俄红军中国团(红鹰团)团长任辅臣的夫人,她追随丈夫在俄国参加了革命,担任过红鹰团后勤办事处主任职务,任辅臣牺牲后,她和孩子们荣幸地被列宁接见过。1921年回国后,她安于平淡,居功不骄,曾婉言谢绝了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