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云南省2008年教育工作会议是全省教育工作在过去5年发展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楚雄州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22.
本文认为,儒学对现代社会发展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研究儒学的主要任务在于科学地揭示它的现代意义,但是,揭示儒学的现代意义只是儒学现代化的一个侧面,不是儒学现代化的全部内涵,更不是儒学的复兴。儒学研究的现代化不是儒学的现代化,儒学研究的复兴不是儒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23.
对史学理论的内容和体系,学术界的理解颇不一致,作者在评介李清凌著《史学理论与方法》一书时,总结了近几年来学术界达成的共识,并以之衡量、评价了该书的价值和特点。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公孙龙子思想研究,除了对其哲学思想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见解外,当前诸家笔锋似复转向深入考证今本《公孙龙子》六篇的真伪,以及《汉书·艺文志》著录十四篇的正误问题上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今本《公孙龙子》六篇“可能是晋代人根据一些破烂材料编纂起来的”,除个别小段和个别命题的论证外,“其余部分都可疑”,甚至提出有先秦与魏晋“两个公孙龙”之说,“一个是历史上的公孙龙,生活在战国末期。另一个人是经过晋代人改造过的公孙龙。”(见《哲学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六期沈有鼎撰《公孙龙子的评价问题》。笔者按:先秦确有两个公孙龙,一是名家辩士,字子  相似文献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洲开始崛起,特别是进入70—80年代,亚洲四小龙实现了经济腾飞,引起了东西方学者普遍关注,重新认识东方,重新认识东方文化,重新评估儒学的价值,使中国儒学面临新的发展转机。但是,儒学研究的复兴,不是儒学的复兴。“儒学研究的复兴”是指儒学研究在历史上中断后,现今又重新恢复了热烈研究的局面;“儒学复兴”是指恢复儒学在历史上的统治地位,恢复传统儒学的理论体系。儒学复兴不可能。对儒学的态度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实行打倒一切的否定主义与无用主义,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继承又超越,在多元文化并茂的氛围中,走中西文化融通之路。  相似文献   
26.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查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是初中语文教学进入新课程改革的一块试验田。在一份中考语文试卷当中,综合性学习考题是命题者在命题时视野最宽阔、角度最自由、形式最灵活的一个考  相似文献   
27.
目前学术界开展的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概括起来说大致提出了如下几种观点:生产力动力论、阶级斗争动力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动力论,此外还有一些折衷性的提法。笔者认为,这些提法大都是从特定的历史范围提出的,从一定角度立论的,都还有值得商榷的余地。显然,要想得出圆满的结论,还有待于把这一讨论引向深入。为此,笔者提出一种有别于上述诸种提法的观点,即认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方式而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考察社会发展状况,首先应考察生产力的状况,然后进一步联系起来考察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不但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其性质与发展水  相似文献   
28.
一、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质疑“思想史”,梁启超早在二十年代曾用“学术史”或“政治思想史”称之,胡适则谓之“哲学史”;三十年代吕振羽复用“政治思想史”,到了四十年代,侯外庐才在其学术著作中把“思想史”这一名称固定下来。但是,严格说来这一称谓很难十分准确地规定其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质和量的界限。顾名思义,所谓“思想史”,应该包括一切属于思想范畴的历史,比如:政治的、经济的、哲学的、社会的、历史的、军事的、文学的、艺术的、伦理的、宗教的、科学技术的、民俗的、民族的……等等思想,都应包括在内。由此就产生两个颇感困难的问题:一是对象广泛无边,包罗万象,没有具体的规定性,难于研究;二是若在某个方面有所侧重的话(如象有人主张思想史应以“哲学思想为主干”,也有人主张“以政治思想为主要内容”),势必造成与某一专门思想史学科(如哲学史、政治思想史等)研究对象的重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有必要对“思想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做些回顾与总结,以便吸取经验,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29.
自本世纪50年代学术界讨论“孔子思想核心”问题以来,多数学者都认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并将孔子的学说称之为“仁学”。但是,有颇多学者又以西方文化概念称谓孔子学说为“人本主义哲学”、“人道主义哲学”或“伦理哲学”。本书作者以为这样概括孔子本人的思想理论,尚可勉强。如其概括孔、孟、荀三人为主体的先秦儒家理论体系,则难以全面涵盖。因此不妨将之名为“仁学文化”似乎更为恰当稳妥,这便是本书名称的取义。1.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本书作者注重的视觉,在于学术性和创造性,作者以创造性思维去诠释和论述那些有学术价…  相似文献   
30.
张载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所创立的关学,重视实理、实学、实用,强调“经世致用”,奠定了明清实学思潮的理论基础。目前国内实学研究似有泛化倾向。本文提供了实学的理论体系与范畴体系,对实学做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