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科学的理论逻辑、合理的框架结构、突出的案例教学、鲜明的时代特征、显明的编写体例、务实的应用模式是管理学基础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2.
我国关于促进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现有政策法规数量众多,但倡导性多、鼓励性多、应当性多、责任性少、权威性少、配套性少、激励性少、操作性差,对国家关于促进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现有政策法规进行梳理,以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责任、完善《职业教育法》、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法》、设立专项资金、实行税收优惠制度、完善奖惩制度等政策法规,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33.
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至关重要,但大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的规定很不规范.本文通过对35所同类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机构设置情况及其工作职责的分析,认为应以无边界管理为目标建立权威的校企合作专职机构,同时将其职责定位为全方位协调和管理,以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4.
英国现代学徒制走过了统一制定学徒标准、扩大学徒适用范围、立法明确法律地位、颁布首部专门法律、统一学徒培训质量、明确政府投资责任等历程,形成了不断完善规范、责任划分明确、完善管理机构、对接等值互换、确保学徒质量等现代学徒制法律保障体系的特点.特别是从中可以看到中英现代学徒制在法规制定者与追求目标、法规实施要素等的不同,带来的法规实施效果的差异性,借鉴英国现代学徒制法律保障的成功经验,通过进一步健全法律规范体系、明确各方法律责任、规范学徒培训标准、保证"两证"等值衔接等措施,以保障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5.
高职院校只有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时代发展必然性、发展素质教育的必须性、变革现行教育模式的需要性,通过联动法、实践法、数据法、贯通法、融合法,达到配方与时俱进、工艺精益求精、包装时尚敞亮、教法先进科学、参与活力旺盛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效目标,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相似文献   
36.
37.
基于企业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真实场景的企业培训、角色明确的主体地位、培养对象的双重身份、学习内容的系统全面、课程认证和过程考核等特点,其框架包括复合型高端化培养目标、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丰富多样的培养方式、多样化的质量评价等内容,实现路径为建立制度保障体系、重构学徒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招生招工同步化、保障学徒(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强学徒(学生)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38.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轻预算执行、财会人员孤军奋战、贷款风险凸起、收付实现制未能反映全貌、财务信息滞后、资产管理薄弱、内控形同虚设、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经济责任体系、强化预算管理、优化资金筹措方式、引入权责发生制、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建立资金使用效益考核制度、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创新会计工作模式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39.
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对专业设置要根据行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而制定,每个专业都要听取产研方面的意见。新专业设置必须满足"六个一"的要求:一个完整的调研报告、一个可行的培养计划、至少有一个骨干教师、至少有一个实践教师、至少有一个知名企业依据、至少有一个资深行业指导专家。  相似文献   
40.
实施产学研结合教育,各级政府应起什么样的作用?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作用如何发挥,其中尤以中央政府的作用更为突出。可以说,中央政府对产学研结合的态度、引导、作用等决定着我国高职实施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快慢、成效,乃至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等都有着重大影响。实施产学研结合教育,不单纯是产学研等方面的自由组合,而首先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