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新时期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滞后、税费负担沉重等六大方面;当前实现农民增收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中国知识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对中国知识创新问题的内外在原因及其概况进行剖析和透视,并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对我国知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3.
文章以恩格斯提出的确立信仰的三个途径理论为依据,并根据中国大学生的现实状况,阐述了大学生"哲学贫困"的现状,着重讨论了哲学对大学生确立信仰所起的重要作用及高校哲学素质教育改革的立足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54.
课堂提问“四有”山东郇霞,赵志勇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指出;"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也是向智慧的领域深入的信号。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既可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也可联系师生情...  相似文献   
55.
一个美国人,花四五年时间在东莞做调查,写了本书给美国人看,却在中国火了,这是华裔女记者张彤禾的《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一时间作者被邀请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巡回演讲,评论报道遍布各大媒体.也有人不买账,而且这些人是国内劳工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劳工研究学者,跟张彤禾笔下主人公关系最为密切.学者吕途读完此书后,写了题为《文化的战场:评<打工女孩>》的评论,分析张彤禾的逻辑.她说:"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当这个社会积累财富的时候,绝对不是哪一个人和哪一个群体的贡献,是参与其中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社会中的人与人本来就是相互合作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当少数人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的时候,就不会把人作为社会发展和财富增长的目标,而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分裂人与人的关系,一定要贬低一部分人.这就是为什么劳动者的价值被贬低,而资本家成了养活工人的大恩人."言下之意,张彤禾把美国资本家和中产阶级看成了养活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恩人.  相似文献   
56.
<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对联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教学格言,自古以来,就是家长教育子女的训诫,教师激励学生的响鼓不仅同学之间用以互相赠勉,书斋学者也将其奉为标识志向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57.
<正> 一、心理科学的性质与师专心理学教学的需要 我们无法否认心理学曾经是哲学、教育学的附庸,它有采用思辩分析和经验总结方法的漫长历史。而且,至今仍有一些心理学工作者致力于社会科学乃至哲学方法的心理学研究。我们当然不能否认这些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用可靠度方法分析岩土工程稳定性已呈明显趋势,可靠度的计算方法也越来越丰富.本文综合分析了岩土工程可靠度的几种常用计算方法的特点、应用条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9.
树立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成功融入社会发挥个人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的重要支撑。文章结合当前社会背景、高校发展及大学生特点,对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及机构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如何强化社会责任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0.
当看到这则课例教学过程的引入时 ,我被深深吸引住了 ,它促使我一鼓作气把这则课例看完 .看完的第一感觉是太完美了 .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 ,流畅自然 ,教师的每一个问题都由学生自己思考、讨论 ,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 ,表现得极为活跃 .整个教学过程正如作者自己所言 ,基本上体现了五个原则 .从课前的分析、教学过程到课后的分析 ,各个环节都从理论方面加以解释 ,阐明这样教学的依据 ,体现了作者理论功底和教学功底的深厚扎实 .在惊叹作者设计了这一节完美的课例的同时 ,细读之后 ,发现有几点想和作者商榷 :第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