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甘肃6个贫困县的1 522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全员调查发现,甘肃省贫困地区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他们只有从自身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响应新的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 中国工农红军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赢得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指导队员总结长征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意义,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成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创设多样化、游戏化的体育课堂平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调整,针对学生的爆发力、耐力和平衡力等进行训练和培养。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设置多样化、丰富化的体育游戏,寓教于乐,将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及优秀的教学理念贯穿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以期能达到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教学进度,并强化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距今五千年前,随着海岸线不断地向后退缩,泥沙逐渐淤积,造就了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天津平原。先民们对大海有着深深的感情和无限的依赖。天津早期“八大家”的发迹多与海洋有关,可以说,盐业、漕运业的产生和发展在推动了整个天津以及临近省份的经济和化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与创新的底蕴。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农民是处于社会发展最慢的层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上发达的国家,无不积极地进行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的运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文化大国。不断地进行全国人民的文化素养的培养,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占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农民来说具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新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依据修订版《大纲》精神,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旧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既安排了新的听、说、读、写训练内容,又注意有计划地复习前四年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训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每组课文内容和重点训练项目,系统安排了语文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巩固、迁移和运用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进行基础训练的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领会修订版《…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教育情感是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使命的前提,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感情和心境,具有实践性、道德性、美感性和情境性的特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情感有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学校质量。当前,在教师中还存在着诸如教育信念不坚定和奉献精神不足、学生的教育情感培养低下和教师主体自身专业发展要求适应性降低等问题,造成教师的教育初心和立德树人的使命下滑。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从教师、学生、地方乡土文化、家庭教育以及高等师范院校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情感培养的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每年高考的有机综合试题几乎都偏重于考查应用有机知识来探索推导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一些物质的结构、组成、合成途径.如药品化学式、新材料合成途径、有机物中间体的推导等.其中以酯类物质及含苯环结构的烃类衍生物为考核核心.有机推断题属于综合应用各类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关系的知识,结合计算并在新情景下加以迁移的能力题.此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情景新、要求高,只有在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及相互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著名德育专家鲁洁先生指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培养应当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1]道德教育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基于此,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学校探索实施了校本课程"生活德育",并把德育生活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作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之一,其实践智慧的来源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培养的阶段中,作为培养的主体和客体要积极地认识到实践智慧在教师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便于在培养过程中有所侧重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