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1.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相辅相成。在教学中,它应该与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从通识教育视角探讨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构建了基于多媒体的教师指导下的课本内容学生自学和课堂检测解疑相结合与单元主题教学和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作为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解决建筑拖欠 政府何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领域中存在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建筑企业工程款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深受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拖欠问题的解决上,政府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而要彻底根治拖欠,杜绝拖欠现象的一再发生,就必须从完善政府规制上入手,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对建筑行业的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如何在期刊排版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种插图处理、做到图文并茂的方法,进而在编辑部内建立完整的排版体系,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医学基础课病原生物学是连接基础与临床课的重要桥梁,另外近些年传染病频发,病原生物学也越来越被重视,但病原生物学内容零乱与多学科交叉,学生学起来有很大难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尝试教学改革,通过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当取舍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措施的应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首先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主要表现,然后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讨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探讨肺内细菌感染患者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炎症的相关性及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意义.血清及BALF中的IL-8及IL6用ELISA法检测、TNFα用RIA法检测,计算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PMN)及肺泡巨噬细胞(AMs)数量.结果:感染组治疗前血清及BALF中IL-8、IL-6、TNFα,BALF中的细胞总数、PMN,AMs比感染组治疗后、哮喘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者BALF中IL-8、IL-6,TBFα比革兰阳性菌(G+菌)感染者高(P〈0.01).感染组BALF中的IL-8含量与PMN、AMs呈显著正相关(r=0.8671,r=0.6894,P〈0.01).感染组BALF中的IL-6、TNFα含量与AMs呈显著正相关(r=0.8194,r=0.7891,P〈0.01).结论:体内的IL-8、IL—6、TNFα参与肺内细菌感染的炎症反应,检测血清及BALF中的IL-8、IL-6、TNFα对评价肺内细菌感染的病情、病因诊断、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丘处机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无为观,把"无为"和"有为"看作道的一体两用。他认为"有为无为一而已"、"虽有为而常无为",主张以无为之心行有为之事,"存无为行有为",并以此为指导,把宗教修炼和涉世功德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超越的宗教精神实现了普世的社会关怀。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如何增强自身吸引力、促进资源利用,使其深入民心从而为读者生活一部分,新加坡给我们树立了成功榜样。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应从完善法律、提供优质环境与服务、推广资源、创新管理等方面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赵玉玲 《现代教育》2012,(Z1):88-89
本文概述了"问题链"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教学环节中各种问题链的编制和实施策略,提出了运用"问题链"教学法能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各个有关联的"问题链",能够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整合拓展,达到问题解决、构造高效化学课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