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中国集邮报》在去年的《民国珍邮掠影》连载中,说到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遗集中有1枚面值3分的光复纪念样票,中间有孙中山先生用铅笔签名的“孙文”二字。这种说法没有事实的根据,事关辛亥革命的历史,为了避免以讹传讹,需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02.
我在《关于文献集邮的研究内容》一文中说“用笔名发表的文章,可研究其真实作者”。这里展开来谈。集邮界从来就有使用笔名的习惯。《国粹邮刊》第4期就披露了多位集邮家的笔名:周今觉(铸秋、寄闲、邮史氏),张赓伯(翔九),张包子俊(俊、善、御风、风),叶颂蕃(叶闲),陈葆藩(一芹)。这篇早期的集邮文献研究随笔还张冠李戴,把张包子俊的另一笔名“冷然”记在了陈复祥的名下,以致后者不得不向邮友说明,近10年内撰写邮文没有用过别名。  相似文献   
103.
邵林 《上海集邮》2003,(1):45-46
广东郭春明问 我非常想收集集邮名人签过名的实寄明信片,随信寄上加贴挂号邮资的普资片一张,请您在其上签名题词,并实寄给我。您能否提供目前国内邮坛名人的详细地址?又,签名片以哪种邮资片为载体好?  相似文献   
104.
胡辛人(1920一)江苏东台人。1980年9月,上海集邮界的几位代表性人士各自收到一份开会通知,具名是胡辛人和林醒民,开会地点在汉口路上海市卫生局。这是一次上海集邮史上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揭开了筹备成立上海市集邮协会的序幕。会议的主角胡辛人时任市卫生局党组副书记,由他主持成立的集邮协会在当时是建国以来级别最高的集邮团体,全国第一个省级邮协。上海市集邮协会的成立不仅是上海人民社会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集邮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05.
邵林 《上海集邮》2002,(1):19-20
去岁深秋,为编选《钟笑炉集邮文选》,我正埋头于《近代邮刊》、《国粹邮刊》和((新光集邮杂志》等书堆之中,张盛裕在一场大病后专程来访,向我吐露了他要为其先人张赓伯出版一部集邮纪念文集的心愿,因为2002年正是赓老诞生百年的年份,所以希望此书能在该年出版。我对此举双手赞成。其实此书的筹编早在十余年前就已起步,刘广实还为其专门写了序言,只因这些年盛裕兄南来北往,经过上海的时间短促,才一次次地推迟,直到不该再推的年份。  相似文献   
106.
20世纪步入了最后的一个十年,通讯技术飞跃发展,通讯工具日新月异,通讯手段便捷灵活,与此相应,书写文字的传递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淡出。何以见得?这部图鉴便是无言的明证。  相似文献   
107.
中国’96——第9届亚洲国际邮展胜利闭幕,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分别组织编写的《中国解放区邮票史》、《中国集邮大辞典》和《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作为文献类展品参赛,皆获大镀金奖。放眼前瞻,中国’99世界邮展,东道主拿什么样的大部头文献送展呢? 我在参与编辑《中国集邮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发现。“中国邮票”分支的篇幅相对不足,曾建议另编一部《中国邮票百科全书》,不久即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将其列入了来年的选题计划,现闻已在进行具体的筹备  相似文献   
108.
邵林 《上海集邮》2007,(10):22-22
从前看戏,只记得男女主演、编剧、导演,如果是电影,还有一位摄影,外加一位作曲。现在看电视剧,片尾出现的编创人员名单,齐刷刷一大群,比如“摄影”之外,还有“副摄影”、“助理摄影”、“摄影指导”;“音乐指导”之外,还有“声音指导”;“置景”项下有“工头”和“工人”之分,甚至还有“财务总监”和“会计”……总之是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圈外人大都弄不明白,也就不想彻底弄明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9.
邵林 《上海集邮》2008,(10):40-40
6J7底就收到了版权页标志7月份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生肖邮票目录》,真正实现了先睹为快。虽然编者在《后记》中提到我曾参与此书《凡例》的研究,但闪现在书中的那些创意性思维主要还是三位编者的智慧,我且从读者的角度,根据现在的成品来揣测编者在制作这本目录过程中所持的编辑观念。  相似文献   
110.
邵林 《上海集邮》2004,(10):6-7
张包平之(1914—2002)女,祖籍安徽,生于杭州。我国的早期集邮界,明显地阳盛阴衰,新光邮票会的女性会员不足男会员的五十分之一。梳理中国集邮史,界定“第一代”集邮家颇费斟酌,或以辛亥革命划线,或以神州邮票会划线,莫衷一是。然而第一代的女集邮家,推举张包平之为代表,却是没有争议的。 张包平之有缘于集邮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她的长兄是新光邮票会的主要创始人张包子俊,新光的会址就设在杭州严衙弄张包家。张包子俊是一位天生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