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一、应用题的教学要创设一个高度自觉思维情境情境教学能把学生引进愉快、积极、自觉的思维境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自觉自主地、聚精会神地开展学习。教师怎样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创设一个思维的情境呢? 例如,教学“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  相似文献   
12.
教学细节是指教学中的细小片段。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更不容忽视。教师若能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开发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我们的课堂就不会枯燥无味,就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否则,良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就会在教师的经意和不经意中流失。让我们关注以下几个案例:一、值得“延伸”的环节【案例】教学“升与毫升”的认识时的片断。……生1:1毫升等于多少克?师:(忧郁)我举个例子,1小时等于多少米?(学生笑)生2:时间单位不能与长度单位相等。毫升是容积单位,克是质量单位,它们是不能相等的。师:(对着生2)你说得真好。(对着生1)你理解了吗?生1:茫然地点点…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没有数感,抱怨学生在使用计量单位时的错误.其实数感是学生对数敏感性的一种直觉,是对数学概念的直接反映,是学生建立明确的知识概念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桥梁.它不是本来就有的本能,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下面笔者就<毫升与升的认识>的几个教学片断进行剖析,谈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4.
李宗顺是江西省吉安市武功山林场的退休科技工作者、中国林学会会员,退休前曾任武功山林场生产科科长、森防站站长,2003年退休,现任安福县老科协理事兼武林分会会长。30多年来,他倾心开展林业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  相似文献   
15.
郭木生 《今日科苑》2011,(15):101-105
<正> 李宗顺是吉安市武功山林场的退休科技工作者、中国林学会会员,退休前曾任武功山林场生产科科长、森防站站长,2003年退休,现任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老科协理事兼武林分会会长。三十多年来,他坚持在林业第一线带领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开展林业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在林场主持实施了12项科研项目,其中有7项获地(市)级  相似文献   
16.
老师的宽容之心,能化解矛盾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班集体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容人之过,非纵其非”,宽容并不代表放纵;若宽而不当,容而无度,则会导致学生纪律涣散,恣意妄为。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认识上的错误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错误的出现,暴露出学生的思维障碍,是教学的"活"资源,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信息,学会经营学生的错误,及时递给学生"拐杖",根据错误类型,采取适当对策,进行有效疏导。让学生经历找错、辨错、改错的全过程,让纠错张扬个性,让探究充满生机,让教学焕发精彩。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很多家庭对孩子的爱过了头。要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体验困苦,磨炼意志,学会奉献,承受重负,用挫折去爱我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数感是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指对数的理解或数概念的形成。小学生数感的形成有赖于充分的感知和体验.是对数概念的意义建构.是学生历经不断的试误到顿悟的过程,更是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数学问题,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细节是指教学中一个细小的片段。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更不容忽视,妥善处置,作用不小,值得教师钻研和突破。若能有意识、创造性地开发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我们的课堂就不会枯燥无味,就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否则,良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就会白白流失。让我们关注以下几个案例:一、值得“延伸”的“环节”[案例]“升与毫升”教学片段:……生1:1毫升等于多少克?师(忧郁地说):我举个例子,1小时等于多少米?(学生笑)生2:时间单位不能与长度单位相等。毫升是容积单位,克是质量单位,他们是不能相等的。师:(对着生2)你说得真好。(对着生1)你理解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