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性质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的性质、作用及其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关系等问题,史学界看法极不相同。本文试图就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性质、作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的关系略加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一辛亥革命时期的会党主要是长江流域的哥老会和闽粤一带的三合会。两者都是天地会的支脉。而湖南的哥老会又是长江流域哥老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哥老会的性质是什么?要明确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它的基本成份和结社宗旨。  相似文献   
22.
维新时期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从救国御侮的需要出发,极力主张改革教育。他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严重的问题是民智不开、人才缺乏,而究其原因,是当时的教育所致;中国如欲变法图强,必须培养人才,欲培养人才,则必须改革教育;教育改革是政治改革的基础。他提出了变科举、重师范、兴女学、改革儿童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改革主张,对清末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曾国藩与近代中国首批留学生的派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考察了我国近代首批留美学生派遣的蕴酿过程,认为曾国藩在其中发挥了最重要、最关键的作用。这一创举反映了曾氏的经世思想、洋务主张、爱国热情与政治远见。同时也指出了曾国藩与容闳派遣留学生的主导思想不同,二者在文化观上存在着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24.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于何时?史学界的看法尚有分歧。有人认为,它“初步形成”于一八九四年;有人认为它出现“在义和团运动以后”,“渐次形成”于“廿世纪初年”。对于这个问题作出确切的回答,首先要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5.
谭嗣同暨湖南戊戌维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谭嗣同为改革殉难100周年之际,由湖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南省谭嗣同研究会、湖南省历史学会、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湘潭师范学院、长沙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及浏阳市政协等单位联合发起,由湖南省政协、长沙市人民政府、长沙市政协、浏阳市人民政府、浏阳市政协和湖南省谭嗣同研究会精心筹备并主持举办的“谭嗣同暨湖南戊戌维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9月28日至30日在谭嗣同的家乡浏阳市举行。这是建国以来,也是戊戌变法失败后100年来首次举办以研讨…  相似文献   
26.
近2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魏源的《海国图志》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详尽分析了此书.  相似文献   
27.
早期维新思潮与洋务思潮既非完全对立,也非完全相通,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有着一批相同的代言人,并在对待时局、任务和文化政策上存在着大体相同的认识。但是早期维新思潮在护商富民、支持商办企业和主张君主民主、实行议院制度两个方面却又独具特色,它是在洋务思潮的母体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8.
本文首次系统研究李提摩太的社会改革思想,认为:李提摩太来华十年后于1881年发表《近事要务》,提出了全面变革中国社会的主张,并且具有关注民生、崇尚科学和重视教育的特点,这一思想的形成既与他的神学观点和传教方式有关系,也与他的家境、传教经历和接受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李提摩太的社会改革思想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形成带来了积极影响,不失为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29.
合同制异步教学法是针对传统同步教学模式而言的,它是指教师与学生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与教学资源签订学习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实现教师指导的异步化。  相似文献   
30.
甲午战争之后到二十世纪初年,随着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外债可否之论遂成为朝野嚣嚣之一大问题”。在舆论界领袖群伦的梁启超认真研究了关于外资问题的各种理论观点,总结了世界各国利用外资的经验教训,完整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利用外资思想,整理和研究这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对于我们今天在改革与开放中搞好引进和利用外资的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